三年级语文下册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自然的美景

阅读: 评论:0

九寨沟老年人门票标准三年级语文下册文阅读教学设计大自然的美景
跟团去澳门旅游多少钱
【内容介绍】
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等课文,一个语文园地。课文多角度地呈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还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文章有梅雨潭庐山的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土的那湾溪流,从不同角度再度表达大自然的奇妙及漂亮。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中,感受春天驾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观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酷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
在教学本组教材中,留意各局部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和求知的欲望。我引导学生课外进展自主阅读,课内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形成课内课外的合力,进一步培育学生的阅读实力。
舟山桃花岛【教学内容】
1.统编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
2.选择出的写景类文章:梅雨潭庐山的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土的那湾溪流。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并陶冶性情。
2.班级共同共享四篇课外的文章,沟通阅读方法,进一步培育学生同步阅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问树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老师知道咱们班上的孩子都宠爱大自然的漂亮风光,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喜闻乐见的田园诗,情愿和我一起共享吗?多媒体出示
惠素春江晓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连锁酒店排名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师生齐读,小组朗读。
2.孩子们,从这首诗歌中,你观赏到了哪些美景?有何感受?
预设生1:桃花,江水,鸭子,萎蒿……
预设生2:大自然太漂亮了!
预设生3:我也想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去看看。)
3.是啊,大自然是一首诗,让人百读不厌,是一幅画,令人心旷神怡。这节课,我们用画学问树的方法一起来观赏漂亮的大自然。
多媒体出示这里有一棵学问树,这是一棵自然风光之树,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用精彩的阅读展示,让这棵大树变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一、主题回忆
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组大自然的风光图片,大家看看是什么课文的,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什么。多媒体出示燕子图片
燕子——感受到大自然中小生命的活泼得意。多媒体出示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宠爱之情。多媒体出示荷花图片
荷花——通过描写荷花的清爽漂亮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酷爱之情。老师在学问树上贴上相应内容
燕子——动物
古诗两首——柳树
林丰温泉度假山庄荷花——鲜花
天津哪里好玩又便宜主要是对课本课文的回忆,运用好学问树
二、阅读概览
1.孩子们把课内的这几篇文章说得很精确,我们选择了几篇相关主题的文章——课件出示四篇文章:梅雨潭、庐山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土的那湾溪流。
老师还在课前给同学们发了阅读表,请大家拿出我们在阅读文章时填写的阅读表,同桌之间沟通,探讨一下。并概括出每篇文章的主题词。
师巡察,生探讨沟通
阅读表
题目
主要内容
精彩片段
想提出的问题
梅雨潭
庐山的云雾
梨花盛开的季节
还魂草
(此表为学生课前自主阅读时填+当于阅读提示)
学生汇报主要内容并提炼主题词,师依据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梅雨潭——顾名思义,这梅雨潭因何得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飞瀑庐山的云雾——提到庐山,最出名的要数什么?(云雾)
梨花盛开的季节——在春天这个季节里,作者的村子里什么花开得很美?梨花
故土的那湾溪流——故土的漂亮风光有很多,最令作者难忘的是什么?溪流)
小结:孩子们读书都特别的细致,也很细致,我们再来看看这棵学问树,从这棵学问树上,我们看到了大自然中的云雾,飞瀑,溪流,鲜花等美景,这些美景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图画,让我们想去探究。
【设计意图:阅读概览是对选读的文章作初步的整体感知,老师应在学生阅读前好好利用“阅读阅读表”指导学生阅读,在阅读后用“阅读阅读表”来驾驭学生的阅读理解状况。本版块让学生汇报时老师宜多倾听,适当点拨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09-12 08:2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776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阅读   学生   文章   课文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