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博物馆”理念下的曼龙勒村寨景观设计

阅读: 评论:0

MING RI FENG SHANG
加拿大大学排名前50
45
艺  术  设  计
文|朱梦玲 俞映千 丁山天津海洋博物馆简介
活态博物馆”理念下的曼龙勒村寨景观设计
摘要:“活态博物馆”是一种新兴的博物馆形态,保护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宗旨。在分析西双版纳曼龙勒村寨的自然及人文资源的基础上,将“活态博物馆”的理念应用于曼龙勒村寨景观设计,以保护性开发为原则,打造具有生命力的生态文化旅游村寨。
关键词:活态博物馆;曼龙勒村寨;景观设计
一、“活态博物馆”的理念阐述
“活态博物馆”的理念是一种新兴的博物馆,以保护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的先进思想。20世纪70年代“Eco-museum”的理念最初在法国提出,后传入中国,目前还在成长、完善。“Eco-museum”被译为“社
区居民自主博物馆”,活态博物馆是社区居民自主博物馆对地域文化保护的重要支流,活态博物馆从原真性保护、社区参与度以及文化认可度三个方面着手,紧抓本区域的文化内涵、使用价值和情感价值,充分表达社区的生活特、城市的活力以及活的文化。
大连浪漫旅行社
社区居民是活态博物馆的主体,一切发展活态博物馆的措施都将秉持“主人为主”的宗旨,形成活态博物馆的要素来源于主体在历史孕育下的记忆(服饰、民间艺术、婚丧民俗、当地语言、民间节庆、宗教文化等),动态保护这些集体记忆,将古融于今,协调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强调各方面协调发展,保证区域内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活态的博物馆。
二、曼龙勒景观资源概况
西双版纳平中有奇,奇中有秀,秀中有灵;原始茂密的热带雨林、保存完好的原生态大面积古树林及竹林,恬静的田园风光,两岸常年春意盎然,郁郁葱葱,让人陶醉。南腊河水体姿态各异、气象景观神奇。曼龙勒作为西双版纳傣族村落之一,极具以上所有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拥有水源林文化、孝心林文化、丧葬林文化和碳馨林文化四大特景观资源。
三、设计目标与方法
历经千年的积淀,曼龙勒依托于南腊河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居民,形成了独特的傣族文化和民俗风情,
优秀的文化背景给曼龙勒村寨披上了“博物馆”的华丽礼服,将“Eco-museum”的理念运用其中,不是摆放“物质”,不是堆砌“符号”,而是“体现”、“体验”的过程,最终建设成实体的“活态博物馆”。“活态”的妙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保存傣家文化遗产。曼龙勒活态博物馆是一种保存傣家文化遗产的手段,为了更好地保护傣族的文化习俗、建筑遗产以及一切有关民俗文化的记忆,比如饮食习惯、语言文化、歌舞技艺等,保存这些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作为曼龙勒的符号继续传承,绵延千万年。
2)展示傣家生境。曼龙勒活态博物馆是一种展示傣家生境的手段,以最真实的方式将傣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以及生活状态展现在众人眼前。设置骑行绿道让游客欣赏傣族的热带景观,水源林、孝心林、龙林和碳馨林四大文化林展现傣族人民的日常生活。
3)延续傣族习俗。曼龙勒活态博物馆是一种对傣族习俗的延续,曼龙勒的村民是活态博物馆的主体,坚持“主人为主”的核心思想,逐渐发展“主人为主,主客共享,反客为主”的理念,保护和利用本土文化,让游客们体验傣家生活、参与傣族活动。
四、规划与设计1、总体定位
曼龙勒活态博物馆是对原有生境的提升和本土精髓的挖掘。从生态线出发提升生境,以南腊河风光带
为主的“蓝线”和以生态植物景观为主的“绿线”,蓝绿线互相交织,形成原始雨林风光;从文化线出发挖掘乡土文化,建立曼龙勒民俗文化体验体系的“紫线”,提升基础设施的“黄线”,黄紫线的融合,不仅展现了傣族的传统文化系统,也让游客身处其境,体验传统习俗活动。
2、总体规划
曼龙勒活态博物馆的总体规划主要分为“双环四片区多节点”,以骑行绿道与文化体验环形成的双环;以水源灵区、龙陵区、碳馨林、孝心灵区组合成的四片区域;傣寨植物景观、水井景观、佛堂、吊桥、寨门等形成的多要主要节点。外环绿道景观与内环文化景观的相互渗透:
1)文化体验环的景观渗透
西沙岛旅游注意事项傣族饮食的体验,享受纯正傣家风味,品尝可口的自酿美酒,采摘热带瓜果蔬菜,体验农家生活;傣族手工艺的体验,曼龙勒村民将纺织、编织、制陶等工艺展现大众,参与制作;别具特的傣族服饰也是游客所爱,在村寨中提供特定的服饰体验;寨心菩提树和曼龙勒寺庙的祭祀是村民每日的活动,节庆日(泼水节、男人节、送龙节、开门节、关门节等)祭祀活动更为隆重,游走在曼龙勒村寨中,村民对神灵的守护可见一斑。
2)骑行绿道环的景观渗透
围绕村寨的是大片水稻、香蕉林和橡胶林,农业资源丰厚,形成自然农田景观;南腊河环绕的自然优势,增添了村寨景观的灵动性,清晨面水而练,修生养性;午后捕鱼捉虾,享受天然的乐趣。骑行绿道穿越其中,零距离感受傣族的生产景观。
3、分区规划
1)水源灵——仿古溯源。该区域的主题紫
玉依托水源,以水溯源,包括寨心、祈福活动及水井景观和其附近区域。通过挖掘现有景观历史价值,了解傣族与水的渊源,融入傣家祈福传统,展示傣族村寨的发展历史。
2)孝心灵——傣族人家。村落里四世同堂之家,傣家老人的慈爱、儿女子孙的孝顺,无一不体现傣族人家生活和睦。游人走进傣族人家,聆听老人的故事、年轻人的民歌,感受最淳朴的傣家生活。
3)碳馨林——天然氧吧。碳馨林的缘由——傣族人民的生活用材主要为鸡翅木,每一户傣族村民院子里都有一小片鸡翅木林,鸡翅木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而被傣族村民历代沿用,成为傣族人民生活能源之一。在如今提倡生态发展的时代,砍柴生活已逐渐被代替,碳馨林得以保存和真实再现,游人通过架空的木栈道走进雨林深处,感受雨林风光、泥土的芳香,天然氧吧带来的舒畅。
4)龙陵——丧葬文明。以傣族村寨的丧葬林地为分区范围。因其区域的圣神地位,游客们不可直接
进入。为了更好的保护傣族的丧葬传统,可通过外围的环道与导游的介绍了解这一独特的文明传统。
五、总结
“活态博物馆”是联系传统和未来的纽扣,是对历史文化村寨有益的保护模式,它完好地将展示容器与展示内容合二为一;协调了对历史村寨的保护与开发;包容了多样化的游憩功能。曼竜勒村寨的规划网络是一个独特的微型绿地系统,结合活态博物馆的理念,在这个系统中河流带和生态外环构成依托生命之源的保护带,村寨周边的农田防护林;寨心、水源林、碳馨林组合而成的核心地带;两条纵横交织的绿脉道路,形成以覆盖村寨的绿网络系统。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作者简介:朱梦玲(1992~),女,南京林业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景观设计。
山西皇城相府旅游攻略
俞映千(1991~),男,南京林业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
丁山(1962~),男,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参考文献
[1]苏东海主编,《中国生态博物馆》[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5
[2]雨果・戴瓦兰,生态及其对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影响[J].《中国博物馆》,2005年第
3期
[3]汪芳,用“活态博物馆”解读历史街区——以无锡古运河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建筑学报,2007
张家界到凤凰古城高铁

本文发布于:2023-09-13 19:23: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285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博物馆   文化   村寨   活态   景观   生活   体验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