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亚

阅读: 评论:0

cz6404航班-贵州天气预报查询

<a href=http://www.035400.com/whly/4/125969.html style=波希米亚"/>
2023年3月28日发(作者:东湖宾馆)

第l6卷第2期

2009年4月

湖南商学院学报(双月刊)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V01.16 N0.2

Apr.2009

波德莱尔与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

卫华 ,周小红

(1.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湖南株 ̄1'1412000;2.湖南商学院学报编辑部,长沙410205)

摘要:波希米亚是西方19世纪以来一场影响颇为深远的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一运动的美学转型过程中,波希米亚文

人波德莱尔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由于他的理论提升和文学实践,波希米亚由一种自由放浪的艺术家生活,真正成为一种诗

学现象,最终蕴酿出20世纪以“生活与艺术边界溶解”为核心的先锋艺术原则。波德莱尔抓取了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核心,

真正给予波希米亚主义意义转型,为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美学辩护。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就此打开。

关键词:波希米亚;波德莱尔;波希米亚主义;先锋派;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I565.2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107(2009)02—0122—04

Baudelaire and Poetics of Bohemian life

WEI Hua ,ZHOU Xiao—hong2

(1.School of Literature Journalism,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Zhuzhou,Hunan 412000;

2.Editorial Department,Hunan University of Commerce,Changsha 410205)

Abstract:Bohemia i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arts and culture in the West since the 19th century,in the aesthetic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Baudelaire,a Bohemia scholars contribute to a very prominent,because of his themy to enhance and literary practice,by a

Bohemian artist EXILE Freedom Living,Poetry really become a phenomenon,basing revenue plans Oil spending finally to the 20th century

”Life and art dissolves the border”aS the core principle of the avant-garde art.Bandelaire catch Poetics of the core of the bohemian life,and

really give the meaning of bohemian transformation of life into art for the aesthetics provided a defense.Poetics of Bohemian life is a open

space now・

Keywords:bohemian;Baudelaire;Bohemia;avant-garde;Modernity

波德莱尔,19世纪欧洲一个无可争议的伟大诗

人、翻译家和批评家,对他的评论阐释浩繁叠卷,然

而,人们却很少提及波德莱尔还有一层“波希米亚”

的身份。所谓波希米亚,原意是法国人对居住在捷克

西部地区的吉b赛人的称呼,但19世纪以后,该语汇

渐次与聚居在巴黎拉丁区的艺术、学术社关联,用

来喻指那些贫穷落魄,不满中产阶级社会现实的文人

艺术家及其自由浪荡的吉卜赛式生活。此后,波希米

亚术语广泛流传,先后贯穿象征主义、唯美主义、先

锋派、跨掉的一代、格林尼治村先锋戏剧等文艺思

潮,表现为一代?波希米亚、二代波希米亚、先锋派

波希米亚、60年代反文化运动等历史阶段,成为一场

影响颇为深远的现代西方艺术文化运动。在这一运动

的美学转型过程中,波德莱尔有着非常突出的贡献,

由于他的理论提升和文学实践,波希米亚由一种自由

放浪的艺术家生活,真正成为一种诗学现象,最终蕴

酿出20世纪以“生活与艺术边界溶解”为核心的先锋

艺术原则。波德莱尔怎样归结波希米亚生活,波希米

亚生活对诗人自身又有怎样的反作用提升,波德莱尔

的波希米亚气质对他的诗学美学观念造成怎样的影

响,在学界一直没有清晰断言,本文尝试解析一二。

波德莱尔,一个波希米亚人,今日声名显赫,而

在当时人眼里,他令人印象最深的身份却是拉丁区波

希米亚文人放纵团体首领。纳达尔写道: “这癫狂

收稿日期:2009—03—30

作者简介:卫华(1972一),女,湖南株洲人,文学博士,湖南工业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周小红(1973一),女,湖南双峰人,湖南商学院

学报编辑部编辑,副教授。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项目编号:08YBBO06)。

第2期 卫华、周小红:波德莱尔与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 123

之人,和我的另一个波希米亚团体缪尔热集团、饮水

者协会所具有的善良的坦率、率直的天真相差得多么

远”①,他指的就是波德莱尔和他周围的年轻人。尚

弗勒里也同样提到1846年一个实际上更具天赋的年轻

波希米亚团体, “在这个团体中领头的就是以古怪为

特征,从而引人注目的波德莱尔。”②波德莱尔从来没

有自己选择成为一个波希米亚人,他痛恨波希米亚生

活的肮脏无序,他喜欢自己生活在优雅的精致的贵族

般的状态,但毫无疑问的是从20岁直到生命结束,波

德莱尔一直住在拉丁区的波希米亚王国:他是肮脏旅

馆的居民,的朋友,陶醉的神父,的探险

者,他分享它的友谊,频繁出入它的圈子和咖啡馆,

享受他藐视的、混乱的无序风格。长期浸淫在波希米

亚氛围,不可能不触探波希米亚的内涵,细心翻阅波

德莱尔文集,他的一大批文本都表现出浓郁的波希米

亚气质,其中直接指陈该术语的就有诗歌 皮希米亚

人》,文学批评《艾杰西普・莫洛》《论埃德加・爱伦・

坡》《评雷翁・克拉代尔的<可爱的殉道者)》,H记

《我心赤裸》、 火》等。波德莱尔有着特别的天

赋、敏感、悟性,在他的理解中,波希米亚生活诗学

内涵逐渐解码。

所有的解码是从一个定义开始的,即,在大量

感性的波希米亚文化现象滋生之后,波德莱尔明晰指

陈波希米亚主义内涵,画龙点睛提炼波希米亚于现代

艺术的诗学价值:在多种多样感觉的膜拜中,打开现

代日常生活的经验空问。

定义位列波德莱尔晚年最重要的私人日记《我心

赤裸》第52则:十年后,波德莱尔在其非常重要的私

人日记《我心赤裸》中对波希米亚主义术语予以了波

希米亚史上的第二次定义。相比较之下,这才是美学

层面的一个定义。定义位列《我心赤裸》第52则:

“Pour am 6 liorer la vie de vagabond,et cela qui

peuvent s杭州古墩路 'appeler Bohemianism:le cnlte de la sensation

muhipli 6 e。”③话语看似容易却并非简单,定义理解过

程中碰触两个关键词:sensation和culte。法语词

“sensation”,与之对应的中文是:感觉、知觉;轰动、

激动;轰动一时的事件(或人物、新闻),和另一个

单词“experience” (经验)相比较,可发现后者更

多指整体性意义上的人生教训,而sensation更侧重于

一种轰动性的、带有惊颤性质的生活经验。本雅明在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抒情诗人》时曾经指出波德莱尔

的抒情诗就多是描绘来自大都市的“惊颤经验”,③波

德莱尔在此选择sensation语词,应该意指他所谓的经

验是一种具有现代生活特征的体验,而非富顺德大良汽车站 于气息的

传统美感经验。也就是说,波德莱尔注意到放浪无序

的波希米亚生活消解事物存在的韵味,给予主体不断

的刺激性震颤,但是波德莱尔并不因此就拒斥波希米

亚生活经验,相反,他给予的定语是“多种多样”,

该词暗含一种正面肯定乃至欣赏的姿态。

那么怎样获得或穿透这多种多样的震颤生活经

验?继续来看culte,这是个难解的词。词典有3条义

项:宗教上的礼拜祭仪、狂热的崇拜迷信、狂热的宗

教信徒,基本上是个宗教术语,翻译为“膜拜”比较

恰当。但问题是波德莱尔此处用这个词有何讲究,为

什么用一个宗教术语表达?为深入理解,我们不妨回

到史前的艺术活动。史前艺术活动是以巫术活动展示

的,巫师作为“艺术家”,通过一种宗教仪式的身体 围龙屋

动作进行感召活动来达到某种意义。巫师在活动中通

过身体感官所发出的咒语、动作表情、动作音响、龟

甲媒介物及交流场域空间等等,调动在场者耳鼻眼口

心等全部感官的开放与接受,造成一种特别“场”的

效应,从而长治汽车站 导致一非成文状态、却契人参与者血液灵

魂的艺术创作。开放本是物的存在方式,是物质能量

向外泄放的运动,没有开放,物就永远封闭。无数次

的开放与成文构成原始文化艺术特有的“诗意”运

作,在全感官的绽放中,原始人不断获得新颖和新型

的经验,对现实作出无限变化的回答可能,而一个丰

富多元诗意盎然的世界就此出现。看来,波德莱尔用

culte一词,有某种隐喻氛围的制造,似乎提醒现代艺

术家对现代生活感觉的接收,要有近似于进入巫术状

态般的沉醉,唯有在全感官开放的沉醉中,艺术获得

充分的灵感源泉,真正创造人与世界相遇的痕迹。

所以,归结上述话语,波德莱尔这个波希米亚

主义定义的中文翻译,可译为:“赞美流浪的生活,那

就是所谓的波希米亚主义:对多种多样感觉的膜拜。”

它包含三层内涵:一、波希米亚生活是一种以“流浪

”为特征的非中产阶级生活;二,波希米亚流浪生活

的价值核心在于激发不停止的现代的、都市的、日常 吉安天气预报

的多样化的震颤经验;三,在多样化的现代生活经验

的全感官全身心开放中,现代生活的纷繁感受转化为

艺术存在的美,艺术也因此获得创造性转化的冲击力。

也就是,波德莱尔认为,波希米亚生活与现代艺术密

切相关,它不仅仅是一种文人生活方式的范式与准则,

更是一种获得和激化萦回不散的感觉意识的诗学手段,

是现代生活境遇中一种艺术创作原理。

该原理的提出并非突兀。事实上,这个注重艺

术家“开放意识、感觉冲浪、浸润生活世界”的波希

米亚主义定义,波德莱尔在作品中已经用很多其他话

语给予了意义铺垫或形象性阐释。比如使用“蒸发”

意象:“自我的蒸发和凝聚,一切尽在其北京到锦州的火车 中悦来客栈 ”,⑤也出

现在《我心赤裸》。在这个日记篇首话语段中,波德

莱尔将自我比喻成“水”的意象。水的美学特性在

于:能扩散成为蒸汽,然后又变回自身。在波德莱尔

笔下,现代艺术家就是一个善于在多样感觉的膜拜中

124 湖南商学院学报 2009年

自我扩散与蒸发的艺术品。这种艺术家仿佛与人合

“在大都市的人中,在大众的内心中、在运动的

起伏中、在短暂和无限之中,建立起自己的房屋”。⑥

他通过分裂繁殖自己, “一台赋予了意识的万花筒,

每一个动作都表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生活的所有成

分所具有的运动的魅力。”⑦这是一个渴望无我之自我

的诗人,就像不断寻身体的空壳流浪者,想进入每

个人的身体灵魂。对于他,每件东西都是空白,他毫

不犹豫地将自己给予任何碰到的人和物:一次小小的

航行、一个秋天的下午、胖乎乎的橱柜,夕阳下的小

老太婆、在垃圾中翻腾的拾荒者、醉醺醺回城的酒

鬼,乃至一具瘦骨嶙峋的骷髅。所有这些人、物、事

都思考了诗人,或者诗人的肉身都穿过了他们,于

是,在诗歌中仅仅是隐喻的东西成为事实:比如你讲

你的想象和情感与一棵树或一具骷髅相比,在你知道

它之前,你就是一棵树或一具骷髅。看来,自我在人

、自然、事件、幻想中的蒸发,是艺术创造力的必

要组成部分。为了能够创造经验的世界,艺术家必须

与外在世界充分紧密地相连,然后从头脑中的印象里

提取。这就是波德莱尔的记忆术。⑧

进一步说,在多样感觉中沉醉记忆的波希米亚

艺术,其扩散的极端形式就是波德莱尔文集中反复强

调的“陶醉”。在一首散文诗里,诗人大声呼喊:

“为什么不醉于什么?沉醉吧!醉于酒、诗歌或你喜

欢的道德,哦,只是要去醉。”⑨所谓陶醉,含义是

“忘我”。在无私或无思的灵魂出神状态中,借助各种

形式的陌生媒介,陶醉分担着蒸发,诗人形象创造出

无数新的变化。他寻求醉人政治,因为它可能扩展自

我在一个更大运动和行动的外壳世界。也寻求强烈地

沉醉于,认为它是一个有启发的神秘的黑的能

量。诗人说:“诱发自我蒸发状态如此有效,以

至于你忘记了你自己的存在,你很快就与外在的那件

物体融合在一起。”④醉于政治,醉于,醉于一切

偶然的新奇。艺术生活的本质就是:放弃一切先入为

主的概念、偏见或道德,邂逅生活的每一瞬间,即使

是邪恶的禁域,他也理当去发现并采摘其危险而美丽

的花朵。艺术家的使命是从泥土里提炼黄金。所以,

波德莱尔,这个波希米亚人,在城市的黑魅惑中摆

出浪荡的闲逛姿态,他把触角亲密地伸入巴黎,寻求

任何能给予他看和感觉的激情的经验。他爱这个城

市,因为它的强盗和,因为它像花一样盛开的畸

丑。和这些邪恶激情相比,所谓的秩序、善良、美丽

都将显得贫瘠、乏味,甚而毫无价值。本雅明

正确指出了这种姿态在散文诗的美学价值中所具有的

重要性。⑩

波希米亚的生活就是一个永远的陶醉,每一次

从13常生活规范的分离都打开一个无限的想象的空

间,每一个想象的空问都将产生新的悲剧和奇异的喜

剧。这种寻求经验的流浪,违背固定生活习惯阻碍,

迷醉于多种多样感觉的流浪,即是波德莱尔在《我心

赤裸》中理解的波希米亚主义。波希米亚生活到底给

予艺术什么?波德莱尔的回答是:波希米亚打开13常

生活的经验空间,提醒艺术家们沐浴在现代生活漩涡

翻涌的多种多样感觉世界。

一个了不起的回答。徘徊不去的浪漫主义艺术

贫血之阴影,就在这一股股“多种多样感觉”的精神

冲浪中,来了个大换血、大扫荡。正如研究者莉莲・

弗斯特所说: “尽管法国浪漫主义作家有激昂的热

情,但他们并不是自己想象中那样大胆的革新者。他

们的目光是向后的,主要盯在了他们所反对的那种写

作方式上。结果他们的改革只是诗歌和戏剧方面的一

系列技巧上的宽松过程。” ̄19世纪中期的文坛开始需

要一个人,他或许能将鬼魅的现代生活与艺术创造的

美学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时代的美学。历史的光荣就

落在了波德莱尔身上。我们看看他《一八四六年的沙

龙》一文中对浪漫主义提出的独特见解: “在我看

来,浪漫主义是美的最新近、最现时的表现。”@他将

浪漫主义的“向后看”改造为一种“当下”视野,接

着他又指出: “浪漫主义恰恰既不在题材的选择,也

不在准确的真实,而在感受的方式。”⑩从感受方式上

言说浪漫主义,这种独辟蹊径的理论策略,对即将步

入穷途的浪漫主义可谓一剂颇有疗效的强心针。的

确, 象力的统治》、《各种能力的王后》这些文章

都显示,波德莱尔把他自己寻求真正情感和经验的美

学事业当作他从浪漫主义中完全独立的突破路径。同

时代批评家圣池上便当 伯夫就曾表扬波德莱尔继拉马丁、戈蒂

耶、雨果之后创造了自己的天空。这天空是什么?圣

伯夫并没有说得十分明白。但从波德莱尔对波希米亚

生活诗学的理解创造来看,我们可以确定,走向生

活,挖掘现代个体存在与直接经验的世界的碰撞体

验,就是波德莱尔所创造的现代艺术板块。

如此一点精神犹如一线龙脉,贯穿波德莱尔所

有的诗学。

由此,我们明白觎代生活的画家》中波德莱尔

对画家的推崇备至。因为一般的画家总是将目光转向

了过去和古代,而居伊却对现代生活充满了感受的兴

趣,他充满着激情来寻全社会的激情,从白天到夜

晚,而且一点也不遗漏。按照波德莱尔的说法,他是

个画家,同时也是个同全社会打交道的社交家。他全

神贯注,四处游贯,观察寻,他“在任何闪动着光

亮、回响着诗意、跳跃着生命、震颤着音乐的地方滞

留到最后”。在反复无常、变动不居的生活场景中,

他获得巨大的快乐。居伊的形象勾勒中无疑有波德莱

尔自身的理想投射。同居伊一样,波德莱尔是一个艺

第2期 卫华、周小红:波德莱尔与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 125

术家,现代生活击中了他,给了他全新的艺术理念。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艺术家的“独创性”就来自时间

(现代生活)打在我们感觉上的印记。@现代生活给予

艺术家感觉的印记,然后他从中提起美的成分。狂热

得像孩童般的迷恋现代生活,不对现代生活做价值判

断,是艺术家的美学责任。

所有这些对现代生活的发现,最终为波德莱尔

关于“现代性”的著名定义拉开了华美大幕: “现代

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另一半

是永恒和不变。”⑩

在这个定义里,现代性同时包含了社会生活的

现代性和艺术的现代性,社会生活的现代性成为艺术

现代性的源头和内容。而在波希米亚生活世界呈现的

艺术现代性是一种好奇,对于新鲜事物的惊讶,和对

原本已知事物不同往昔之面容的讶异。所以,波德莱

尔的“现代性”兰会所 一词不仅意味着摆脱过去追求革新的

意愿,它更意味一种拥护现代事物的参与或介入意

识,意味着与现代事物保持一种积极的关系,这种关

系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态度的选择,而且还是一种价值

观的选择,一种对生活的赌注。如同马歇尔・伯曼在

其经典著作《一切东西都烟消云 》中所做的精彩分

析,波德莱尔特别强调了艺术家“与大众结合为一

体”,与现代生活“结婚”,⑩他把结婚作为艺术家与

其周围事物的关系的基本特征。伯曼总结说: “无论

这个词是按其本义即“结婚”的意思来使用的,还是

按其比喻义即结婚的意思来使用的,它都是最常见的

也是最普遍的人类经验之一:如同歌词中所说,它是

世界得以活跃的东西。”@一直以来,浪漫主义最基本

的问题之一就是,艺术趋向于失去与大众日常生活的

联系。然而对波德莱尔来说,一种不与大众的生活相

结合的艺术,就根本不能说是现代艺术。自波德莱尔

之后,现代生活开始像一根楔子刺入现代艺术的骨

脉。一直N2o世纪早期,立体派绘画、抽象派的拼贴

画蒙太奇、电影、旋涡派画、构成主义,还有达达

派,意识流小说、阿波里奈尔的自由诗,都在延续波

德莱尔的生活诗学。 “对多种多样感觉的膜拜”潜伏

在现代主义者背后,接下来的先锋派发现,艺术和生

活之间隔离的边界再也不能维持了。

所以,回头再看波德莱尔的波希米亚主义定义,

如此内涵丰富的思考揭示,怎能说不是波希米亚生活

诗学的一个经典开拓和提升?可惜的是,波德莱尔对

波希米亚主义的这个定义迄今没有得到研究者的充分

重视。研究波希米亚巴黎历史的著名学者赛耶也只是

在1986年专著的波德莱尔研究章节注释中附带提到:

据他所知,这是波希米亚主义术语的第一次使用。⑩

却没有在正文中把这定义粘出来作专门剖析,给予应

有的诗学地位。事实上,波德莱尔的波希米亚气质,

不仅仅是诗人生活的一个方面,在根本上渗透为他最

重要的美学现代性意识。可以说,波德莱尔的波希米

亚主义定义对于波希米亚诗学的理解是一个瓶颈的突

破,它把发端于浪漫主义时期放浪不羁的文人生活现

象提炼为一种诗学原理,认为一种非中产阶级生活方

式的实践,是艺术家艺术创作感觉不断增生和涌现的

重要源泉。波德莱尔抓取了波希米亚生活的诗学核

心,为现代生活进驻艺术提供了美学辩护,在今天众

多该话题议论中它也有着不可逾越的内涵高度。波希

米亚生活的诗学空间就此打开。

注释:

①②f法)安娜一马丁一菲吉耶,杭零译.浪漫主义者的生活

1820—1848 fM1.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③该话语英文译文是“To glorify the vagabond life,and that

which may be called Bohemianism:the cuh of multiplied

sensation”。此英文翻译与原法文句子之句法、词法都颇

为相似,是个良好的理解参证。

④f德)・本雅明,王才勇译.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

诗人『M1.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⑤该话语英文翻译为:On the vaporization and the

centralization of the Self.Everything is there.

⑥⑦(法)波德莱尔,郭宏安译.1846年的沙龙一波德莱尔美学

论文选『M1.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⑧波德莱尔关于诗人记忆的理论分析,集中见于他41859

年的沙龙》之 己忆的艺术》,郭宏安译,南宁:广西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口

⑨(法)波德莱尔,亚丁译.巴黎的犹豫之《陶醉吧》 fM1.

广西桂林:漓江出版社.1982.

⑩f法)波德莱尔,肖聿译.我心赤裸一波德莱尔散文随笔集

[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⑩f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第一章

节即是“波希米亚人”,国内流传甚广的王才勇版本翻

译为“浪荡子”,译法形象却不够贴实。就在这一章节,

本雅明做出了经典的“闲逛者”形象素描。

⑩⑩(美)莉莲・弗斯特,郑鸣芳等译.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一艺

术历程的追踪『M1.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

⑩⑩⑩f法)波德莱尔,郭宏安译.1846年的沙龙一波德莱尔

美学论文选fM1.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⑩“与大众结为一体”的法文原文是“epouser la fou1e”.其

中epouser是个动词,本意是“结婚”。

⑩f英)马歇尔・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现代性

体验.『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⑩(法)Jerrold Seige!Bohemianism Paris:Cuhure,Politics,and

the Boundaries of Bourgeois Life,1830-1930.The

Johns Hopkins Paperbacks edition,1999.

(责任编辑:罗蕾)

本文发布于:2023-03-28 23:20: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2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廖内岛
下一篇:上海lv
标签:波希米亚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