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县

阅读: 评论:0

沈阳到云南旅游报价-自驾游地图查询

<a href=http://www.035400.com/whly/2/66193.html style=吉隆县"/>
2023年4月13日发(作者:宾县香炉山)

西藏日喀则地区闪电时空分布特征

巴桑次仁;莫沙;格桑卓玛

【摘要】利用2009年8月~2013年12月日喀则地区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

闪电资料,统计和分析了该地区闪电的密度、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日喀则

地区闪电平均强度为45.90kA,负闪平均强度为38.35kA,正闪平均强度为53.48

kA;其中负闪占总闪的94.4%,正闪占总闪的5.6%,负闪次数远高于正闪次数;时间

变化表现为闪电月分布呈显著单峰变化,总闪、正闪、负闪频次主峰均出现在7月

份;闪电频次季节分布也呈显著单峰变化,夏季闪电频次最多,冬季闪电最少,秋季闪电

活动频次略高于春季;一天内闪电频次高发时段为14:00~20:00,其次是20:00~次

日02:00,最少时段为08:00~14:00;空间变化特征为闪电集中在日喀则地区的东

边偏北区域,而西南方向的仲巴、吉隆、聂拉木等县境内闪电密度非常低,其中闪电

密度最低为吉隆县,仅占总闪次数的0.3%;闪电强度分布特征为冬季平均值略低于

夏季值,峰值出现在6月份,谷值出现在11月份;平均闪电强度最高为仲巴县,强度为

108.2kA,闪电强度最低为江孜县,平均仅有26.0kA.

【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5(000)013

【总页数】5页(P247-250,299)

【关键词】日喀则;闪电密度;闪电强度印象2011 ;时空分布

【南京鼓楼区地图 作者】巴桑次仁;莫沙;格桑卓玛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气象局,西藏日喀则857000;西藏日喀则市气象局,西藏

日喀则857000;西藏日喀则市气象局,西藏日喀则85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29

闪电是一种大气脉冲式的放电现象,是由带不同电荷的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

云体内各部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1]。地球上平均每秒就会发生100次左右的闪电,

其放电电流可高达数10kA,甚至数百千安培,放电瞬间巨大的雷电流可产生极大

的破坏力和很强的电磁干扰,特别是云地闪对现代社会危害极大,尤其是对智能建

筑物、输电线网、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等设施设备的侵袭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日喀则地区每年因雷灾而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如2007年9月3

日定结县定结村遭受雷击2人当场死亡,7人重伤,3人轻伤;2009年8月19

日中午日喀则市扎西伦布寺广场附近发生了一起雷灾事故,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重

伤;2011年6月24日04:00左右,定日县附近的加措乡果热村出现雷击现象,

致使放羊人当场死亡,180多只羊遭雷击死亡;2013年6月28日日喀则地区白

朗县玛尔乡索康村发生雷击事故,一名60岁的放羊人被雷电击中,当场死亡;

2014年7月12日在谢通门县青都乡凯仁村噶龙自然村米朗查根草场发生雷击事

故,一名放牧者遭雷击身亡等,对于电气设备、通讯设备的破坏更是不计其数。

由于2009年以前日喀则地区未安装闪电定位系统,防雷工作者研龙港市 究雷电、宣传防

雷减灾知识、做防雷工程等时,只能利用日喀则地区人工气象观测站统计的雷暴日

数据来分析,对于时间、空间分布和雷电强度等根本无从知晓。加之日喀则地区

18个县市中只有6县1市才设有人工气象观测站,其余12个县未设立人工气象

站,未设立气象站的12个县只能借助设有人工气象站的临近县的雷暴数据,所以

在防雷知识的宣传、防雷工程的设计和审核等方面存在很大的误差。目前国内很多

学者对雷暴和闪电方面做了很多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5],但对西藏区域

内的闪电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林志强等分析了西藏高原地区闪电特性时空分布特征,

但仅分析了2年(2009年6月~2011年5月)的闪电观测资料,且分析范围包括

了整个西藏7个地区1个市[6]。为了准确了解日喀则地区18.2万km2内闪电的

时间、空间和强度等分布特点,笔者利用2009年8月~2013年12月的闪电资

料对日喀则地区的闪电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选取日喀则地区闪电监测定位系统2009年8月~2013年12月所收集的闪电资

料。该系统由3站组成,分别为日喀则站、定日站和帕里站组成(图1)。系统采用

3站方位汇交和到达时间差综合算法定位,可实现24h全天候观测。

2.1年分布特征在2009年8月~2013年12月的监测时段内,日喀则地区共得

到闪电样本15836次,其中负闪为14940次,占总闪的94.4%;正闪为896次,

占总闪的5.6%。从图2可看到除2009年(2009年8月开始监测)外,2012年监

测闪电次数最多,共监测到5409次闪电,其中负闪为5093次,正闪为316次,

全年闪电总数占监测阶段内闪电总数的34.2%,负闪占负闪总数34.1%、正闪占正

闪总数35.迪庆酒店 3%;2011年监测闪电次数最少,全年共监测到2035次闪电,其中负

闪1903次、正闪132次,全年闪电总数占监测阶段内闪电总数的12.8%,负闪

占负闪总数12.7%、正闪占正闪总数14.7%。

2.2月分布特征由图3可见,闪电频次的月变化存在一定的差异,2010和2012

年闪电频次月变化呈显著单峰型,主峰均出现在7月份;2013年闪电频次月变化

呈弱的双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份,次峰出现在4月份;2011年闪电频次月变化

呈弱三峰型,主峰出现在7月份,次峰分别出现在5、9月份;但4年来闪电频次

主峰均出现在7月份,分别为2010年1899次、2011年1452次、2012年2

071次、2013年1305次,分别占全年的46.6%、71.4%、38.3%和36.0%。

分析2009年8月~2013年12月的逐月总闪、正闪、负闪(图4)发现,日喀则地

区总闪电频次呈显著单峰变化,总闪、正闪、负闪的主峰均出现在7月份,分别

占闪电总次数的42.5%、2.2%和40.3%;负闪逐月分布特征与总闪特征相对一致,

而正闪则呈现较弱的单峰分布。近4年半的监测数据表明,6~9月份日喀则地区

雨季期间闪电次数也是最多,为14924次,占全部闪电总数的94.2%;而正闪、

负闪次数最多也是在雨季(6~9月份),分别为755和14169次,分别占各自总

数的84.3%和94.8%;雨季前后正、负闪仅占各自闪电总数的15.7%和5.2%。同

时,从图3~4可以明显发现,闪电从6月开始迅速增强,这种特点其一是由日喀

则本身的气候特点决定,日喀则地区的雨季和干季特别分明,一年中80%的降水

均集中在这期间,自然发生闪电几率就多;其次是高原大地形对日喀则天气气候的

影响,夏季西藏高原是个热源,它对大气的加热作用使高原上形成一个巨大的“热

气柱”,在它的中下层形成热低压,产生巨大的辐合,在它的高层形成热高压,产

生巨大的辐散,因而极易形成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2.3日分布特征为了更好分析闪电的日分布特征,将一天分为08:00~14:00、

14:00~20:00、20:00~次日02:00、02:00~08:004个时段,结果发

现(表1),日喀则地区闪电次数日变化非常显著;总闪、负闪、正闪频次高发时段

为14:00~20:00,其次是20:00~次日02:00,最少时段为02:00~14:

00,这期间闪电频次的概率仅占总闪的5.6%。发生这种急剧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因

为高原的加热作用使高原空气的层结稳定度较之同纬度其他各地小,容易产生强烈

的热对流。高原对大气的加热作用主要是白天实现的,即午后地面气压猛烈下降,

高空等压面高度上升,量级时常达到系统影响的强度;白天热气柱的加热过程是雷

电、冰雹等对流性天气发展的酝酿阶段,到傍晚就产生雷电等天气现象;而后半夜

对流减弱云层铺开,对流性天气减弱,很少出现雷电等天气现象。

从表1可看出,日喀则地区闪电次数高发时段为14:00~次日02:00,这期间

正闪次数与负闪次数日分布特征存在微小差别。如14:00~20:00负闪次数占

总负闪次数的62.5%,而20:00~次日02:00仅占32.3%;14:00~20:00

正闪次数占总正闪的46.5%,但20:00~次日02:00也占40.6%。也就是说,

相对与总正闪次数来说,20:00~次日02:00正闪频次比较高,占总正闪的

1/3;而相对于总负闪次数来说,20:00~次日02:00负闪频次相对较低,仅占

总负闪的1/10。

2.4季分布特征根据统计数据(表2),日喀则地区夏季闪电频次最多,占总闪电的

84%,冬季闪电最少,仅占总闪电频次的0.3%,正闪频次更少,仅占0.02%,冬

季日喀则地区闪电几乎全为负闪;秋季闪电活动频次高于春季,但与夏季次数相比

相差甚远,分别仅占总闪的11.8%和3.9%;正闪、负闪频次季节分布特征与总闪

分布特征一致,均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冬季闪电活动频磁器口 次特别少,主要原因是

由于日喀则地区的天气气候深圳梅林四季山水 特点,冬季日喀则地区主要受西北气流控制,天气寒冷

干燥,除沿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时而出现降雪外,其余各地几乎很少出现降水天气,

故闪电频次也甚少。

3.1总分布特征从图5可以看到,日喀则地区闪电集中在东边偏北方向上,而西

南方向上的仲巴、萨嘎、吉隆和聂拉木4个县闪电密度非常低,虽国土面积占整

个日喀则地区的将近1/2,但闪电频次仅占日喀则地区闪电总次数的2.1%,这是

由于这些地方平均海拔高(平均在4500m以上),一年四季气候干燥,是典型高

原寒冷干旱、半干旱气候地区,年平均温度在0℃左右,不易形成对流性天气,

因而闪电较少;而中东部谢通门、昂仁东部、南木林、日喀则、江孜以及白朗等县

闪电密度相对特别高,超过日喀则地区总闪电频次的60.4%,其原因是因为这些

地方处于雅鲁藏布江河谷地段,平均海拔高度在3600m左右,年平均降水量在

400mm左右,气候相对较为湿润,干湿季节分明,对流活动比较强烈;在典型

的环流形势的作用下,这些地方有稳定的高原低涡和高原切变线系统,且受季风影

响,印度半岛至孟加拉湾一带有源源不断的水汽向这些地区输送,在自身的地形特

点以及高原大地形的加热作用下,常午后开始积聚不稳定能量,易造成雷电、冰雹

等强对流天气,因而闪电频次最多。

3.2各县分布特征根据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获得的各闪电的经纬度,对日喀则各县

辖区内的总闪、正闪和埃及 到此一游 负闪发生次数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图6),日喀则

地区闪电主要发生在谢通门县境内,在监测期间共发生3186次闪电,占整个日

喀则地区总闪电的21.1%,其中负闪为3075次,占总负闪的20.6%;其次是昂

仁县,总共发生2238次闪电,占总闪的14.1%,其中负闪为2136次,占总负

闪的14.3%;而闪电次数发生最少的为吉隆县,近5年内总闪仅有47次,仅占总

闪的0.3%,其次为聂拉木县,总闪为83次,占总闪的0.52%。

日喀则地区18个县(市)中除仲巴县外,其余各县总闪、负闪和正闪变化是相对一

致的,均是负闪次数占各县总闪的90%以上,负闪远高于正闪次数;而仲巴县近

5年内虽仅有96次闪电,但正、负闪变化与其他县不同,其中负闪仅为4次,而

正闪高达92次,正闪次数远高于负闪次数,占仲巴县总闪次数的95.9%。

4.1闪电强度月变化从近5年日喀则地区各月总闪、正闪和负闪的平均雷电流强

度值分布(图7)可看出,日喀则地区总闪电电流强度平均为45.9kA,冬季平均值

略低于夏季值,电流强度峰值出现在6月份,平均电流强度为60.0kA,谷值出现

在11月份,平均电流强度为20.7kA;正闪电流值和负闪值的分布特征存在较大

的差别,正闪、负闪电流强度平均值分别为53.48、38.35kA,气温较低月份的负

闪电流平均值较高于气温较高月份的负闪电流平均值,而正闪平均值恰好相反。

4.2闪电强度概率分布根据监测期间获得的闪电强度值,将0~200kA闪电强度

值每隔20kA为一个分段,将200~300kA以上每隔50kA为一个分段进行分析,

统计各分段内闪电次数占总闪次数的百分率情况。由图8可见,总闪、正闪和负

闪电流强度值呈显著单峰变化,峰值均出现在20~40kA区域内,正闪频次为

367次,负闪为7281次,这个区间内的闪电频次占总闪电次数的48.3%;其次

为0~20和40~60kA这个区域,分别发生2647和3250次闪电,分别占总闪

的16.7%和20.5%;而60~120kA的3个区域内,总共仅有2299次,仅占总

闪次数的15.5%;120~200kA的4个区域内,闪电次数更少,仅占总闪次数

1.2%;200~300kA以上区间内闪电次数就极少,占总闪的0.18%。闪电电流强

度<40kA时,总闪、负闪和正闪次数随强度增加而迅速增加;>40kA时,总闪

和负闪次数随着闪电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而正闪次数虽随着电流强度增加而减

小,但减小速率明显低于总闪和负闪次数。

4.3各县闪电强度分布从图9可看出,虽然仲巴、萨嘎、吉隆和聂拉木4个县区

域内的闪电密度非常低,但闪电电流强度却明显高于日喀则地区平均闪电强度值

(45.9kA),其中平均闪电强度最高为仲巴县,强度为108.2kA,达到全地区平均

值的2倍多,其次为吉隆县,平均强度为86.2kA;闪电强度最低为江孜县,平均

仅有26.0kA。各县的平均闪电电流值在实际防雷工程设计、检测和施工图纸的技

术评价等方面和对过电压保护器(SPD)的通流量等参数选择方面能够提供参考依据。

(1)日喀则地区闪电平均强度为45.90kA,负闪平均强度为38.35kA,正闪平均

强度为53.48kA;负闪占总闪的94.4%,正闪占总闪的5.6%;负闪次数远高于

正闪次数,但负闪强度低于正闪强度。

(2)日喀则地区闪电月分布呈显著单峰变化,总闪、正闪、负闪频次主峰均出现在

7月份,分别占闪电总次数的42.5%、2.2%和40.3%,这与日喀则地区7月份最

容易形成对流性天气有关。

(3)24h内闪电频次高发时段为14:00~20:00,占总闪电次数的61.7%,其次是

20:00~次日02:00,占总闪的32.7%,最少时段为08:00~14:00,这期间闪电频

次的概率仅占总闪的1.7%。

(4)日喀则地区夏季闪电频次最多,占总闪电的84%,冬季闪电最少,仅占总闪电

频次的0.3%;秋季闪电活动频次高于春季,但与夏季次数相比相差甚远,分别仅

占总闪的11.8%和3.9%;正闪、负闪频次季节分布特征与总闪分布特征一致,均

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

(5)闪电频次集中在日喀则地区东边偏北方向上,如谢通门、昂仁等县境内,分别

占总闪电的21.1%和14.1%;而西南方向上的仲巴、吉隆、聂拉木等县境内闪电

密度非常低,仅占日喀则地区闪电总次数的2.1%,其中闪电密度最低为吉隆县,

仅总闪的0.3%。

(6)闪电强度分布特征为冬季平均值略低于夏季值,峰值出现在6月份,平均电流

强度为60.0kA,谷值出现在11月份,平均电流强度为20.7kA;负闪电流强度

平均值气温较低的月份高于气温相对较高月份,而正闪正好相反。

(7)闪电电流强度<40kA时,总闪、负闪和正闪次数随强度增加而迅速增加;>40

kA时,总闪和负闪次数随着闪电强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而正闪次数虽随着电流

强度增加而减小,但减小速率明显低于总闪和负闪次数。

(8)日喀则地区平均闪电强度最高为仲巴县,强度为108.2kA,其次为吉隆县,平

均强度为86.2kA;闪电强度最低为江孜县,平均仅有26.0kA。

【相关文献】

[湖南大学图书馆 1]胡先锋,刘彦章,肖稳安.1998-2004年中国雷电灾害特征分析[J].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7,30(3):56-59.

[2]张文煜,朱睦正,左迎芝,等.山东地区闪电密度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科学,2010,30(1):132-136.

[3]袁铁,郄秀书.卫星观测到的我国闪电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J].高原气象,2004,23(4):488-494.

[4]唐小萍,张核真.西藏雷暴气候特征初步分析[J].西藏科技,2004,133(5):38-40.

[5]郄秀书,周筠君.青藏高原中部的闪电活动特征及其对对流最大不稳定能量的响应[J].科学通报,

2003,48(1):87-90.

[6]林志强,假拉,罗骕翾,等.西藏高原闪电特性时空分布特征[J].气象科技,2012,40(6):

1002-1006.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21:5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725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安康市镇坪县
下一篇:张掖
标签:吉隆县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