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

阅读: 评论:0

涠洲岛自助游攻略-大嶝岛攻略

<a href=http://www.035400.com/whly/2/250299.html style=汪清"/>
2023年4月13日发(作者:乌镇民宿多少钱一晚)

1/6

汪清县(1)

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北部,北

纬12951′-13056′、东经4306′-4403′。

南北纵长108公里,东西横距152公里,

紧靠东北亚经济贸易区。与我国开放城市

绥芬河、珲春、图们相邻,面向绥芬河、

长岭子、沙坨子、图们、三合、南坪、双

目峰等8个口岸,距俄罗斯40公里,距

朝鲜18公里。全县幅员面积9,016平方公

里,是吉林省区域面积第二大县,辖8镇2乡。境内还有汪清、大兴沟、天桥岭三个州属森

工企业及庙岭水泥厂。全县人口26万,有汉、朝、满、蒙、回等多个民族聚居。“汪清”源

于满语(女真语)本音“旺钦”,意思为“堡垒”。后又改叫大肚子川,大肚子川名称的由来因

这里的小平原中间宽而得名。设县之后,由于前清时音义附会,将“钦”改作“清”,又因当时

奉天兴京(辽宁新宾)之东有一旺清边门,音义同此,再更“旺”为“汪”。故得今名。

汪清县-走进汪清

汪清县

2/6

在吉林省东北部,山环抱之中有一个风

光秀丽,景宜人的绿山城,这就是吉

林省汪清县。

汪清县地处长白山东麓,紧靠东北亚经济

贸易区,距俄罗斯40公里,距朝鲜18公

里,区域面积9016平方公里,是全省县

级区域面积第二大县。全县总人口25.3万人,其中,朝鲜族人口7.3万,占总人口的28%。

汪清县自然资源丰富,尤以林业资源著称,林地面积为18.7万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89.4%。

丰富的林业资源使汪清宛如一颗绿明珠,镶嵌在祖国的东北边陲上。

悠久的历史文化

汪清有着远古文明和历史文化的积淀,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和生息。

据史料记载,汪清县在唐虞及周秦时期为肃慎氏疆域,西汉为乐浪都东部,属秽貊语系的沃

沮人辖地,东汉至唐初为高句丽属地;唐代为栗末靺鞨人的渤海率宾路辖境。汪清开发始于

清同治四年(1865年),关内部四季山庄集团 分流民冲破“封禁令”,在此从事开垦、淘金、狩猎和挖参活

动。以后,清宣统元年成立汪清设治局;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汪清设治局升为县治;新中

国成立后的1952年归属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至今。

汪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早已垂涎这里丰富的资源,先后成

立了华林、志信、聚森等林业有限公司,疯狂掠夺汪清的自然资源。汪清的进步青年在马列

主义的影响下,自发地组织起反日武装,打响了震惊东北的汪清县枫梧洞战斗,拉开了抗日

斗争的序幕。1932年,以童长荣为首的中北京必胜客 共东满特委机关从延吉转移到汪清马村与中共汪武汉茶颜悦

清县委合署办公,同时联合反目山林队、抗日救国军等抗日力量,与东北人民革命军协同作

战,粉碎了日寇的多次围剿和进攻,巩固了抗日游击根据地。

如今,当年武装抗日斗争的遗址遗迹,已经成为当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州红旅游的

重要线路。

汪清县

3/6

浓郁的民俗风情

汪清是朝鲜族民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民风质朴,勤劳节俭,多数村民仍保留着传统民

居、民俗、水田耕作以及饮食习惯等。汪清的朝鲜族歌舞极具代表性,享有全国“象帽舞”

之乡的美誊。汪清的“象帽舞”表演队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州举办的大型文艺表演和比赛活

动,先后荣获代表我国舞蹈界最高荣誉的“荷花奖”、全国“文华大奖”、“优秀剧目奖”和“特

殊贡献奖”等十几个奖项。2006年,“象帽舞”又被国务院批准公布在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之中。如今,朝鲜族的这一传统舞蹈已成为汪清县的一张“活”名片。

汪清的朝鲜族美食独树一帜,各种美食享誉海内外。这里有风味独特的狗肉汤,牛肉汤、河

鱼汤、酱汤等,已形成堪称一绝的绵阳旅游局 “汤文化”;民间酿制的米酒、清酒、浊酒令人回味无穷;

特制的冷面、米肠、打糕、烧烤和泡菜让您胃口大开。从这些可口的美食当中,可以领略到

古老的制作工艺和淳朴的民俗风情。

汪清县-历史沿革

【建制沿革】

1909年开始设置汪清县。1929年2月,

汪清又归延吉交涉署管辖。

1945年成立县民主政府,1952年属延边朝

鲜族自治区,1955年属延边朝鲜族自治

州,县政府驻汪清镇。

【行政区划沿革】

1986年,汪清县东振乡,恢复乡建制。汪清镇原直属队改为村委会;双河乡河南屯改为村

委会;蛤蟆塘乡富安屯改为村委会;十里坪乡的长兴村和白岩村合并到满河村,新发村合并

到沙金沟村。

1986年,汪清县辖:汪清镇、东光乡、新兴乡、十里坪乡、复兴镇、大兴沟镇、蛤蟆塘乡、

天桥岭镇、春阳镇、东新乡、鸡冠乡、罗子沟镇、西崴子乡、东振乡、仲安乡、百草沟镇、

汪清县

4/6

仲坪乡、双河乡共7镇、11乡,221个村委会。

1989年,东新乡增设北城子村委会;蛤蟆塘乡增设北沟村委会;仲安乡兴隆村化分为兴隆、

红星2个村委会,仲安村划分为仲安、永和2个村。

1991年,百草沟镇吉祥村划分为吉祥、南城、正阳和新城4个村委会。

1992年,东光乡改为镇建制。汪清县辖8个镇、10个乡:汪清镇、大兴沟镇、天桥岭镇、

罗子沟镇、春阳镇、复兴镇、百草沟镇、东光镇、十里坪乡、东振乡、双河乡、蛤蟆塘乡、

鸡冠乡、新兴乡、仲安乡、西崴子乡、东新乡、仲坪乡。

1995年,新兴乡?南丰里并入大坎子村。

1997年,百草沟镇水南水北因兴建满台城水电站被水淹没而撤销;撤蛤蟆塘北沟村并入前

塘村。

1998年,撤销双河乡,并入大兴沟镇;撤销东振乡、西崴子乡,并入汪清镇;撤销仲安乡、

仲坪乡,并入百草沟镇。撤销汪清镇直属村并入大川村委会。

2000年,汪清县辖8个镇、4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55882人,

其中:汪清镇97328人、大兴沟镇28826人、天桥岭镇34588人、罗子沟镇23395人、百草

沟镇15667人、春阳镇15754人、复兴镇8099人、东光镇6449人、十里坪乡2549人、新

兴乡5271人、蛤蚂塘乡9572人、鸡冠乡8384人。

2001年,撤销新兴乡并入东光镇。

2002年,汪清县辖8个镇、3个乡。境内

还有天桥岭、汪清、大兴沟3个省属林业

局。总人口26万厦门大学 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8

万人,有汉、朝、满、蒙、回等11个民

族聚居,其中朝鲜族占总人口的29.9%。

2003年4月8日,吉林省民政厅下发吉民

行批[2003]4号文件,同意撤销汪清县十

里坪乡,将其所辖行政区域整建制合并到东光镇。2003年底,汪清县辖8个镇、2个乡:汪

清镇、大兴沟镇、天桥岭镇、罗子沟镇、春阳镇、复兴镇、百草沟镇、东光镇、蛤蟆塘乡、

汪清县

5/6

鸡冠乡。同年,罗子沟镇向阳村、腰沟子村合并到罗子沟村;百草沟镇果树村合并平安村。

年末,汪清县面积8918.13平方千米,辖8镇2乡2深圳石岩地图 个街道办事处,200个行政村,总户数

为87635户,总人口为256368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20033人,占总人口的46.8%(统计

数据来源:《吉林省年鉴2003》)。

2003年?,汪清镇趟子沟村合并到砂南村;青林村、西兴村合并到夹皮沟村;新村合并到

东振村;苍安村合并到西崴子村;荒坪北沟合并到东明村;河北蔬菜合并到江北村,后更名

为河北村;柳兴合并到柳树河村。

2003年?,百草沟镇新村合并到仲安村;东兴村合并到八棵树村;太阳村合并到东崴子村;

复安小肥羊军博店 村、西山村合并到平安村;岩村、中心村合并到长兴村;上坪村合并到高城村。

2004年,全县辖8个镇、2个乡:汪清镇、大兴沟镇、天桥岭镇、罗子沟镇、百草沟镇、春

阳镇、复兴镇、东光镇、蛤蟆塘乡、鸡冠乡。

2005年,撤蛤蟆塘乡,并入大兴沟镇。

2006年,汪清县辖汪清镇、东光镇、复兴镇、百草沟镇神州租车西安 、大兴沟镇、鸡冠乡、天桥岭镇、

春阳镇、罗子沟镇8镇1乡,200个村委会。

汪清县-地理气候

汪清县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东

北部,北纬12951′-13056′、东经

4306′-4403′。东与珲春市,西与敦化市,

南与图们市、延吉市,北与黑龙江省宁安、

穆棱、东宁县接壤。南北纵长108千米,

东西横距152千米,总面积8376.96平方

千米。总人口25万人(2004年)。

汪清县

6/6

县人民政府驻汪清镇汪清街东392号。全县辖8个镇、1个乡:汪清镇、大兴沟镇、天桥岭

镇、罗子沟镇、百草沟镇、春阳镇、复兴镇、东光镇、鸡冠乡。境内还有汪清林业局、天桥

岭林业局、大兴沟林业局。

汪清县距俄罗斯边境40千米,距朝鲜边境18千米。地处长白山麓,属山区,平均海拔806

米。属于大陆性中温带多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垂直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3.9℃,

年平均降雨量为580毫米,无霜期为110-141天,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本文发布于:2023-04-13 23:0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728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乌拉特前旗
下一篇:涞水县
标签:汪清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