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到西塘

阅读: 评论:0

江西宜春明月山-明湖山庄

<a href=http://www.035400.com/whly/2/215589.html style=杭州到西塘"/>
2023年4月14日发(作者:阳山农家乐)

古镇旅游调查报告

【篇一: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西塘古镇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一、前言:

1、调查地点:浙江省嘉善县西塘古镇2、调查人员:林学院09级

旅游管理专业

组长:副组长:成员:3、调查目的:

通过这次的旅游资源调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学

生能够理论结合实际,对旅游行业的资源的分类、调查形成较实际、

深刻的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提高观察、调

研、分析、评价、规划设计以及归纳写作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一

步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更快地适应旅游行业的需求,为

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4、调查要求:

⑴要求学生认知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阐述其在地域空间的分

布位置、变化规律、数量、特、特点等。

⑵收集、熟悉、了解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标准。⑶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内容和方法进

行调查。

⑷保证成果质量,强调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并尽量做到内容

简洁和量化。⑸充分利用与旅游资源有关的各种资料和研究成果,

完成统计、填表和编写调查文件等工作。调查方式以收集、分析、

转化、利用这些资料和成果为主。5、主要资料

⑴图件:调查区政区地图

⑵文件:我国《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标准。⑶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包括人文背景和自然背景等6、调

查成果:

⑴调查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⑵旅游资源调查汇总表

二、区域地理概况

1.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西塘古镇位于江浙沪三省交界处的浙江省嘉善县,古名斜塘,平川,

距嘉善市区

10公里。西塘全镇总面积83.61平方公里,其中古镇区面积1.04

平方公里,人口近8.6万。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

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古称“九龙捧珠”、“八面

来风”。西塘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位于浙江省嘉善县。嘉善位于上

海西南方向与上海零距离接壤,距上海市中心80公里,大虹桥商务区

60公里,西至杭州110公里,南濒乍浦港35公里,北接苏州85公

里,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交通极其方便,,沪杭铁路,沪杭高

速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

枫高速连接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乘坐汽车,高铁,火车均能到达,

乘坐已于2010年10月26日通车的沪杭高铁,从嘉善到上海虹桥枢

纽站仅需20分钟左右,,从嘉善至杭州只需35分钟左右。周边有上

海虹桥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三大机场。西塘在嘉善

市区北10公里处,乘坐公交快客前往20-30分钟就能到达。

(2)气候气象

西塘古镇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全年降水充

沛。全年无霜期长,适合开展旅游活动,春秋两季为其最佳旅游时

期。

2.人文概况

(1)历史沿革

西塘是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镇。在唐开元年间就已建有大量

村落,人们沿河建屋、依水而居;南宋时村落渐成规模,形成了市

集;元代开始依水而市渐渐形成集镇,商业开始繁盛起来;明清时

期已经发展成为江南手工业和商业重镇。“春秋

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

形容。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设县函署,民国24年(1935)为镇。

1981年3月,撤销社、镇革命委员会,恢复西塘公社管理委员会、

西塘镇人民政府。1984年1月,政社分设,西塘公社管理委员会改

为西塘乡人民政府。1985年6月,撤销西塘乡,并入西塘镇。(2)

产业状况

西塘古镇历史上是一个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的传统江南小镇,自1997

年开发旅游以来,成绩斐然,凭借着独特的人文优势和丰富的环境

资源,深受众多海内外游客的青睐,接待游客的数量平均每年都以

超过30%的速度递增。随着西塘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西塘

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3)地方特

西塘的建筑独具特,尤以马头墙、美人靠、河埠、船鼻子、瓦当、

花墙、观音兜、高阶沿、系缆石等为代表。西塘的传统小吃极富盛

名,其中的咸菜心,笋干,芙蓉糕,怪味豆,青豆,香扎肉,酒酿

等四海闻名。

咸菜心:特名菜,呈金黄,口感清新,是一道老少皆宜带有浓

重水乡气息的特菜。

3..环境状况

西塘水环境优美。西塘是美轮美奂的水乡古镇,尽管江南有许多水

乡古镇,但就其格局而言,西塘是生活着的千年古镇,是不可复制

的。西塘在嘉善的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是不可替代的。对

中国而言,忽略了西塘,就无法了解中国水乡古镇的全部风貌。

三、旅游资源概况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已被列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最具水乡魅力影

视基地。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

发祥地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

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拥有独具特的明清时期江南水乡

风貌和浓郁的地方传统文化。街衢依河而建,民居临河而筑,自古有桥

多、弄多、廊棚多、古宅多的特。镇内有连片的传统建筑,规模

之大和保存之完好是国内外少有的,且建筑风貌各异,沿河立面黛瓦粉

墙高低错落。居民惜土如金,无论是商号或是民居、馆舍,在建造

时对面积都寸寸计较,房屋之间的空距压缩到最小范围,由此形成

了120多条长长的、深而窄的弄堂,长的超过百米,窄的不到1米,

形成了多处“一线天”。与此同时,街道弄堂的名称均形象地体现出

古镇商贸的繁荣和弄堂的特,如米行埭、灯烛街、油车弄、柴炭

弄、石皮弄等数十个称号与当年的商贸、建筑等都有直接的联系。

西塘旅游资源共有4个主类,10个亚类,19个基本类型,共51个

旅游资源单体,其中一些资源如西园、醉园、石皮弄、送子来凤桥

等享誉海内外。

四、旅游景区开发利用条件

1.资源条件

西塘以“桥多、弄多、廊棚多”的三大特而赢得广大游人们的青睐。

地势平坦,河流

纵横,自然环境十分幽静,一拱如

月的石桥,桨声四起的流水,青瓦灰墙的人家,处处绿波荡漾,家

家临水映人。小镇上保存着完好的明清建筑落,廊棚和古弄堪称

“双绝”,具有别样的风韵;河堤弯曲,垂柳舞丝。凭栏远眺,青黛

隐现山峦天交融,更逢落花时节,平添愁绪。多思情之或如朝露

刹那凝消,或如杜康芳醇永留。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

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在西塘旅游,雨天不

淋雨,晴天太阳也晒不到。民风淳朴,街道类型多种多样,保存着

相对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

2.交通条件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善县,临近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可进入条件优良,来

此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据统计由上海至西塘车程约一个半小时,由杭州至西塘车程约一小

时四十分钟,由苏州至西塘总车程约一小时,其次嘉善汽车站每5

分钟发一辆车到西塘,为西塘古镇的旅游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市场开发条件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古镇旅游以其山水古,建筑古,民风古吸引

大批旅游者纷至沓来。市场是旅游开发的导向,西塘古镇以其朴实

静谧、浓郁的水乡风韵和文化氛围在古镇旅游中独树一帜,无疑成

为那些在物欲疯涨,纸醉金迷的现代社会中渴望释放压力的现代人

的心灵栖息之地。

五、客源市场

西塘是一个具有浓郁江南水乡特的千年古镇,西塘古镇的旅游业

发展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2004年西塘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9万人

次,创旅游门票收入1062万元,相关行业收入7600万元。2005年

“十一”黄金周共接待中外游客5万多人次,旅游门票收入达106.68

万元,同比增长35.6%。2011年“十一”黄金周西塘古镇旅游接待人

次达15.4万人次,旅游门票收入3048万元。2010年古镇接待游客

人数达269万人次,位列2011年中国旅游行业第一份“中国旅游百

强景区”名单第38位。2011年中秋假期期间,每天游客接待数量达

一万多人,据估计2011年全年接待人数将超过280万人次,西塘旅

游业有望再创新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旅游动机日益多

样化,现代社会中人们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大普遍

渴望对这种不平衡的身心状态进行调节,渴望亲近自然开展旅游活

动,古镇旅游发展逐渐升温。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这类旅游

动机属于自我满足的需要,为需要的最高层次。

附表:旅游单体资源汇总调查表

【篇二:前童古镇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前童古镇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青藤白墙黑瓦,石头镂花窗户,雕梁画栋门楼。方圆2公里的土地

上,卵石曲径,民居、老街、宗祠自成格局。这批古建筑以祠堂、

旧宅和老街为主体构成。最值得看的是童氏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

18年,相传为方孝孺设计,其中阁楼吸取了明代皇城的建筑风格,

至今犹保存完好。前童古镇作为宁海县旅游胜地,是如何发展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进了前童古镇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到一些真实

情况并形成如下调查报告:

一、前童古镇发展旅游的基础条件分析

1、区位条件

前童镇是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辖镇,距县城西南14千米,由原竹林、

前童二乡合并而成,面积68.77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口2.6万,

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先后

被命名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苏拉威西岛 镇”和“中国历史文

化名镇”。前童古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属宁波1小

时交通圈。县城距宁波栎社国际机场64公里,离北仑港80公里,

省道、34同三线高速公路贯穿全境,高速公路宁海段有三个出入口

(宁海北、宁海、宁海南),甬台温铁路穿境而过。优良的动车组

不仅迅速而且舒适,大大地提高了景区对潜在顾客的吸引力。

2、政策扶持

前童古镇景区所在的宁海县县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政策号召,

依托宁海县本身具有的良好的资源优势及客源优势,积极发展第三

产业,提出了旅游兴县的目标,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产

业之一,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扩大旅游产业的扩大与快速发展。

3、资源条件

前童古镇文化资源较丰富,儒家文化、历史文化、抗战文化、民俗

文化齐备。它是浙东地区保存至今的一座最具儒家文化古韵的小镇,

明代大儒方孝孺曾两度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近代辛亥革命时

期,25岁的村民童保暄就担任浙江临时都督,是浙江废除帝制和反

袁时的革命元勋;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一度是浙东行政公署所在

地解放战争,宁海县工委在此建立,是宁海的革命摇篮。可供游览

的有职寺其居、明经宅、上堂屋、五福临门、好义堂、名宗祠、等

完好古宅和老街、民俗博物馆、鹿山、石镜山、孝

女湖、柴万婴柏、徐霞客古游道等景观。至今尚保存有明清时期完

整的、多为四合院的民宅1300余间。

二、前童古镇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景区建设投入不足,景区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缺乏投入。具体

的来说,前童古镇下的传统民居区、梁皇山风景区、石泄龙吟景区

和福泉山景区四个景区之间目前只有普通的村级公路,十分狭窄,

不方便大型旅游车辆的直接进入,而且由于道路使用时间较久经常

会有道路损坏情况发生,从而重新维修进而影响交通。景区基础设

施建设不够完善,目前景区内的公共设施、排水系统、通讯设备都

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发时建设的,在当时缺乏整体规划的情况下

没有考虑到景区的发展性,目前的设施已经不能完全满足高客流量

时的需求。公共设施中的垃圾桶,景区指示牌,厕所等数量少,设

计不合理与景区整体氛围不合。景区内的排水系统尚未规划,一直

沿用至今,古镇居民的生活废水直接排放到环绕景区的河内。景区

通讯设备,电线缺乏规划,多是老旧的线路以及居民自身私拉乱接

的,不仅影响景区的美观度而且存在着安全隐患。

2、旅游产品单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

景区旅游产品单一化,缺乏独特性,新颖性。目前大多以旅游观光

形式为主,对前童古镇景区的儒家文化内涵挖掘不深,缺乏一些深

度挖掘文化内涵并能引起游客共鸣的旅游产品。游客进入古镇后大

都是看看古建筑,走走古街古巷,尝尝街边地摊小吃,逛逛散布在

古镇内的几个纪念品小店等,这些活动虽然满足了游客的视觉刺激

和直观感受,但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竞争力弱,无法给旅游者

留下深刻的旅游体验。景区目前只停留在简单的依靠游客自身去游

览的初级阶段中,没有一个有互动性,激发游客参与性的旅游产品。

古镇富有浑厚的文化底蕴,对于旅游者来说,未能欣赏到前童儒家

文化深层次的旅游产品,像特的竹雕产品,宁海的特戏剧宁海

平调等都没有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

3、服务质量需要提升

景区服务质量不高。景区没有专门的讲解的服务人员,景区管理委

员会只有一些素质不高,管理意识不强的保安人员,售票人员。景

区内的旅馆、饭店、商店等服务人员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从而影

响了服务质量的提升。比如说前童景区中的旅游咨东莞电子地图 询服务手段落后,

目前只停留在人工服务,标志牌阶段,服务内容单一,除了提供景

区景点旅游与咨询服务外,其他旅游服务信息,如交通票据、住宿

设施的预订等基本没有,游客

在景区内进行浏览活动与旅行安排感到不便。

4、旅游市场秩序需进一步整顿

景区市场秩序混乱,景区内的商业行为不够规范。景区内的商店缺

乏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商家诚信意识不高,存在着尾随兜售、欺

客的现象。比如说前童景区中的各个商家(包括吃住行三方

面),价格都是由各个商家自己决定,同样一种服务的价格相差很

大,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景区内的商家缺乏规划,致使景区内的

恶性竞争,从而影响了提供给游客的服务质量。

二、前童古镇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1、科学规划制定严格的规划方案是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规划应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严格的古镇保护规划,加强旅游市场

监管。将景区按其价值、重要性、脆弱性程度规划出一级保护区、

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依次重要程度降低)等。对保护区进行

分级管理,合理控制游人的数量,避免破坏古镇宁静古朴的整体环

境;对古镇的商业活动严格控制,与古镇风貌不协调的建筑物和商

业场地,如网吧、歌厅、美容院等规划在区域控制区;严格监督古

镇维修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古镇的原始古韵;二是古镇的旅游开发

规划。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科学、专业性的规划,才能有

效避免古镇资源遭受任何可能的破坏。古镇旅游开发规划不能盲目

进行,一哄而上,要对旅游地资源开发的可行性进行评估,分期、

分批地开展。旅游开发规划要兼顾旅游地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

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

2、明确的市场定位

根据形象差异化战略,在saudi arabia 产品的核心部分与竞争者雷同的情况下塑

造不同的产品形象以获取差别优势。根据景区内部的2011年度的客

源分析调查,前童旅游者的来源比例集中,其中省内旅游者为主

(43.7%);上海(19.4%);江苏(19.0%);福建(9.1%海北绿园休闲度假村 )以及其他(9.1%)。

据此把省内客源市场定位为一级市场,华东地区的客源市场定位于

二级市场,其他地区的客源市场定位于三级市场。在周边古镇景区

竞争压力很大,景区旅游者又来源高度集中于省内市场,一级客源

市西乡天气预报 场的游客带来的旅游消费比较高的现状下,应把景区的重点开发

市场放在省内主要客源市场。

3、鲜明的主题形象定位

依托宁海旅游的“天下旅游宁海开游”的定位,把景区形象定位成一

个“古风古韵镇、霞客首发地”的形象。根据《徐霞客游记》对古镇

的描写,坚持古镇特化发展,

坚持原汁原味、本化。文化旅游给予旅游者最美好的东西,是对

异地文化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使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

化憧憬和追求的满足。

4、有效的宣传促销依据景区特主动出击,广拓客源。积极组团

参与国内、国际旅游交易会,开拓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等大

城市旅游客源市场。相继在华东地区客源市场举办宁海旅游前童旅

游推介会暨旅游文化宣传周活动等。加强旅游社团、旅游协会等中

介组织的服务、协调职能,联合进行旅游产品市场促销,向本地外

地公众推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全方位立体化宣

传景区特,制作宣传册、电子传媒:包括各种墙体广告,电视、

电台、互联网等。

5、保障措施

(1)人才与服务保障。旅游体验是一项综合性的体验,既要抓好各

项硬件设施的建设,又要抓好软件建设,所以服务人员的技能水平

素质高低就显得很重要。具体的来说,我们应该利用景区所在地区

的教育整体优势,有计划的引进一些优秀的专业人才参与到景区的

建设与发展中;比如说与宁波市著名的甬江职高进行合作,对旅游

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人才进行合作培训,设立冠名班级以此降低人才

招聘的难度并且还可以提高景区知名度。

(2)资源保护。要加强保护的宣传力度。要树立起景区原住民众的

主人翁意识,自觉保护古镇文物与财产的损失,坚决抵制急功近利

者对古镇遗迹建筑的破坏;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力度,避免人为的

破坏古镇古古香面貌;还要加强景区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作用,在

景区内多立一些宣传牌,告示等,宣传并劝导游客的破坏行为,还

有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做好景区布局。

结论

至此,文章对宁海县前童古镇景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对策进行了简单的报告。前童古镇有旅游开发的资源、经济、交通

等优势,前童景区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着良好的条件与前景,

但是也有对开发认识不够、缺乏整体规划等问题存在,并且制约景

区的进一步发展。总的来说,要做强做大前童古镇文化旅游产业,

不仅要政府部门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还需要发挥市场竞争机制,

丰富旅游产品特,以此提高景区的竞争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

发展。

【篇三:古镇调研报告】

以乌镇为例浅析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与保护

引言

乌镇为江南著名的水乡文化古镇,拥有六千余年的悠久历史,乌镇

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

市交界之处。共有1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集中了许多具有很高历

史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的历史街区,同时具有独特的地方习俗

和文化传统。由于乌镇仍然很好地保持着100年前的历史人文风貌,

2003年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

奖”。

一、乌镇的江南水乡风情

乌镇目前为东、西、南、北四条老街呈十字交叉,构成双棋盘式河

街平行,水陆相邻的格局。千百年来保留下来的民居、水阁、长长

的古帮岸和廊棚透出水乡特有的韵味,形成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1.民居

1)临水民居与水阁(水上吊角楼):临水民居的特点是:前街后河,因

地制宜,临河而建。平面为二间或三开间,进深大多数较浅,层数多为

单层或两层,每户均临河设独用水埠,洗涤取水极为方便。这种住宅

组合方式自由,加以屋顶起伏跳动,构图非常活泼。“家家面水,户户

枕河”是乌镇和许多江南水乡小镇相同之处,但此地却有一部分民居

用木桩或石柱打入河床中,上架横

梁,搁上木板,造成“人在屋中居,

屋在水中游”的“水阁”,水阁三

面有窗,窗旁有门,门外有石阶,

这即是乌镇的“水上吊角楼”。

2)面水民居:这类民居建于滨

河路街一侧,有的还在宅前设面水

的廊棚或过街楼,居民在此从事各种杂务和休息活动。

3)传统建筑:街巷内的传统民居是在城镇中心的民居,一般规模较大,

进深较深,构成相对独立的深宅院落,建造标准也较高,内部结构的布

局和处理手法上也有独到之处,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它们以三合

院和四合院为主,这类民居在平面布局上强调中轴线对称,纵向进深

随地形而置,一般2进-5进,布局上前厅后楼,后庭幽深。同时也有灵

活自由布局的园林住宅。

在乌镇夏同善的

翰林第就是其中一例,具有集传统民居和园林为一体的富有的人文气

息,且充满了清末江南小镇大户人家的生活情趣。

2.街道与帮岸

街道是水乡古镇物质形态要素中最主要的要素之一,人们对一个水乡

古镇的印象可以通过它的街道来获得。乌镇大多老街都还在,保存完

好,功能还在发挥,这些老街都用旧石板铺地,两边是马头墙隔出的店

铺和民房,门大多是木板的,留有残缺的雕花和斑驳的油漆。横骑在

大街上的拱券门,那是以前大户人家的墙界标志。老街都沿河,街与

河之间也是房子,每隔一段,总有一个码头连通河道。从码头和房子

空隙处可看到对河那砌筑整齐的河岸,上有廊棚和美人靠之类的座椅。

乌镇人称这类河岸为“帮岸”。

3.廊棚

廊棚,其实就是带屋顶的街。全部为木结构的柱子,一的鱼鳞黑瓦

盖顶,廊棚的下面是一条石板道,有可以坐靠的地方,具有了防雨、遮

阳和休息的多种功能,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性景观。廊棚有的临河,有

的居中,有的在沿河一侧还设有靠背长凳,供人歇息。廊棚的顶有“一

落水、二落水”,也有过街楼形成廊棚的屋顶。廊棚里侧是商店和民

宅,行人来往无雨淋日晒之苦。

4.桥

乌镇自古以来桥梁

众多,旧时就有“百步

一桥”之说,桥最多时达

120多座,现存古桥30

多座,这些桥的式样因

地势不同而异,有单孔

的圆形石拱桥,有明清

时期的梁式桥。还有一座

风雨桥,二条4m多宽

的石桥并在一起,中间

两个桥栏间隔起一壁花格栅的屏风,屏风下便是两排行人歇脚的石座

椅,临河两边用木柱支撑起遮蔽桥身的屋顶,可以纳凉遮阳。乌镇最

美的古桥风景是“桥里桥”,它是由通济桥和仁济桥组合而成。两桥

一呈南北方向,一呈东西方向,直角相连,所以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

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

因而博得

“桥里桥”的美称。

多种文化特征形成江南水乡城镇亦雅亦俗的独特的地方文化,江南

特殊的地理环境、经济因素与人文因素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生活

文化,人的衣食住行也都具有浓郁的水乡特。

二、古镇的保护与规划

传统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古镇的保护讲究“原汁原味”,真实性的概

念深刻的反映了文物建筑保护行为的本质。如今历史建筑保护的概

念已远远超出了文物建筑单纯保留的观念,涵括了历史地段所有项

目的改造利用和翻修重建问题。积极的文物保护方法是通过详细规

划与设计使古建筑积极的参加的现代城市职能中,使之具有经济效

应,并力争使古建筑进入到新的城市结构和空间秩序之中争取起到

主导和控制作用。乌镇在其总体规划过程中以“以旧修旧,以存其真”

为总体构想,进行整体规划,使乌镇的千年沉淀原汁原味保留下环球旅游频道 来。

“以旧修景德镇电子地图 旧”的理念在上海新天地的整修中,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乌镇在加强传统建筑保护的同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和资金加强对

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居民生活的改善,这也是乌镇保护的以成功的原

因之一。

如何很好地保护千年古镇的原貌和韵味,又能把它开发成为旅游热

点而可持续发展,这是古镇保护与开发面临的难题。乌镇对此作了

有效的探索,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如修旧如故、管线地埋、地方传

统文化挖掘、控制过度商业化、管理运作模式的选择等做法,都是

在全国古镇保护开发中首创或成功运作的典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专家誉为“乌镇模式”。

千年古镇经历了年代更迭、延续演变,我们所看到的也就是几十年、

百余年

前的一个轮廓,而且这个正在动态演进之中的古镇,必然会新旧更

替、百纳交织。这样的“残缺之美”如果原封不动地“保护”下来,既

不合理也不可能,所以古镇保护必须要有适当的整治。

乌镇的原则是,承接古镇文脉,保持古镇风貌,力求原汁原味,做

到“整旧如故,以存其真”。具体的做法可归纳为“迁、拆、修、补、

饰”五个字。所谓“迁”,搬迁历史街区内必须迁移的工厂、大型商场、

部分现代民居;“拆”,拆除必须拆除的不协调建筑;“修”,用旧材

料和传统工艺修缮破损的老街、旧屋、河岸、桥梁等;“补”,恢复

或补建部分旧建筑,填补空白,连缀整体;“饰”,各类电线、管道

全部地埋铺设,空调等现代设施全部遮掩。这“五字法”是乌镇的创

意之举,很好地恢复和保持了古镇的原真风貌,得到国内外专家的

肯定和赞誉,也吸引了外地同行的参观借鉴,甚至以传统文化保护

著称的苏州,也派出电视采访组专程来乌镇“探营”。

除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之外,还采取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开发促进保

护的方法。开展古镇旅游开发模式,能让古镇得到更好的保护,也

可以让人们体会到江南水乡的独特神韵,让人们体会到古镇的独一

无二的价值,使人们体会到古镇的弥足珍贵。

三、乌镇的旅游开发

古镇旅游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

比较迅速的旅游产品之一。在快速发

展的背后,古镇旅游也产生了诸多问

题,归纳起来有4项:(1)过度商业化

导致古镇灵韵不再;(2)产品同质化导

致区域内恶性竞争;(3)破坏性开发危

及旅游资源;(4)旅游开发与古镇居民

发生诸多矛盾。这些问题影响了古

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乌镇在其第二期(西栅景区)开发中很好地避免了上述问题,更因其在

“历史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方面的成功而入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

最佳实践区(ubpa)案例馆,其合理的发展模式也被联合国称为“天人

合一”的“乌镇模式”。可以说,乌镇以全新开发模式实现了古镇旅游

的提升和转型,为中国古镇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种可借鉴的样板。

因此,

系统解析乌镇模式对全国古镇旅游新一轮

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开发模式,国内学者从不同的维度进行了分类研究。基于开发

主体视角,章海英提出了以政府为主体、以企业为主体和以居民为

主体的3种开发模式。基于古镇区位视角,冯淑华等提出了以大中

城市为依托、以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和以品牌旅游线路为依托的3种

旅游开发模式。基于产品类型视角,邓梅娥等提出了休闲观光、古

村落景观遗产保护与生态博物馆建设、古村落民俗体验与主题文化

挖掘3种开发模式。基于产品开发视角,田喜洲提出了西部古镇旅

游开发的4种模式,即主题式开发、互补式开发、保留式开发及综

合式开发。此外,很多学者还强调了古镇在开发旅游过程中的社区

参与。

四、乌镇模式解析

全面考察乌镇模式,其核心经验在于形成一套将景区公司、古镇居

民和外来游客都包含在内的系统解决方案,在形成共赢的基础上对

古镇这一同质化程度极高的产品进行脱胎换骨式的系统改造,形成

一个崭新的古镇旅游产品,从而赢得市场。分析乌镇模式,可以从

发展模式的4个要素展开解析。

1.产权维度解析乌镇

一般而言,古镇开发旅游,大多采取租赁经营,或者集体经营。因

为古镇既是旅游景区,又是居民区,各处房产归属不同居民,产权

很难统一。乌镇在其二期开发中采取整体产权开发模式,这是全国

古镇开发中独一无二的模式。乌镇二期在开发中采取先投资、后开

发的方式,即先以全资卖断西栅所有原商铺和住家的房屋产权,此

举投入资金达3.5亿元之巨,在此基础上实现整个景区开发的主体

一元化,规避开发中主体多元化带来的诸多弊病。

上海新天地开发后大获成功,短期内跃升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景点,

其基础就是在掌握全部产权前提下的整体规划、开发和经营。而上

海多伦路文化街虽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景点,但由于当初对一些重要

房屋没有果断买下,无法全面深入开发,整个格局显得就不伦不类。

到如今已不再可能获得那些房屋的产权了。2.产品维度解析乌镇

产品层面,乌镇在定位、基建改造和资源挖掘三方面都很有20元人民币背景 自身特

,从而打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古镇旅游产品,形成对市场的吸引

力。

定位:高端休闲与商务。乌镇二期的市场定位是一线城市的高端客

源,包括高端休闲散客和商务客人。乌镇一期定位观光市场,人均

消费一直在100元左右。乌镇二期则定位在商务市场和休闲市场,

极大地提升了人均消费,人均消费

本文发布于:2023-04-14 11:20: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764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亳州
下一篇:marina bay sands
标签:杭州到西塘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