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

阅读: 评论:0

蝴蝶谷成人-金海滩

<a href=http://www.035400.com/whly/1/48940.html style=云梦"/>
2023年4月15日发(作者:西沙岛攻略)

论⽂推介云梦与云梦泽

云梦与云梦泽

“云梦”⼀词,屡见先秦古籍;但汉后注疏家已不能正确理解其意义,竟与云梦泽混为⼀谈,因⽽⼜产⽣出许多关于云梦

和云梦泽的误解。云梦泽汉世犹见在,故汉⼈⾔泽地所在,虽简略⽽基本正确;晋后随着云梦泽的消失,对经传“云

梦”⼀词的普遍误解,释经者笔下的泽地所在,乃愈释愈谬,积久弥甚,达到了极为荒谬的地步。本⽂的写作,⽬的即

在于澄清这些传统的谬说,并从⽽对云梦泽的演变过程作⼀探索,希望能为今后科学地阐述历史时期江汉平原的地貌发

育过程打下⼀个⽐较可靠的基础。

⼀、“云梦”不⼀定指云梦泽

古籍中有的“云梦”指的确是云梦泽,那就是见于《周礼职⽅》荆州“其泽薮⽈云梦”,见于《尔雅释地》、《吕⽒春秋有

始览》⼗薮、《淮南⼦地形训》九薮中的“楚之云梦”。但另有许多“云梦”,指的却不是云梦泽,如:

《左传》宣公四年载:令尹⼦⽂之⽗在䢵时私通䢵⼦之⼥,⽣下了⼦⽂。初⽣时其母“使弃诸梦中。虎乳之。䢵⼦⽥,

见之”。昭公三年载:郑伯到了楚国,楚⼦与郑伯“⽥江南之梦”。“梦”是云梦的简称。这两个“梦中”既然是虎所⽣息可供⽥

猎的地⽅,就不可能是⼀些湖泊沼泽,应该是⼀些⼭林原野。⼜定公四年载:吴师⼊郢,楚⼦⾃郢出⾛,“涉睢,济

江,⼊于云中。王寝,盗攻之,以⼽击王”。“云”也是云梦的简称。这个“云中”有盗贼出没,能危及出⾛中的楚王,也应

该是⼀⽚林野⽽⾮⽔⾯。

在《战国策》、《楚辞》等战国时代的记载中,凡是提到“云梦”的,都离不开楚国统治者的游猎⽣活。《国策宋

策》:“荆有云梦,犀兕麋⿅盈之”。犀兕麋⿅,全是狩猎的对象。⼜《楚策》:“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

天。野⽕之起也若云蜺,兕虎之嗥声若雷霆。有狂兕蛘车依轮⽽⾄,王亲引⼸⽽射,⼀发⽽殪。王抽旃旄⽽抑兕⾸,仰

天⽽笑⽈:乐矣,今⽇之游也”。这⾥所描写的是楚宣王⼀次⼤规模的⽥猎活动。⼜《楚辞招魂》:“与王趋梦兮课后

先,君王亲发兮殚青兕。”屈原说到他曾追随楚怀王的猎队在梦中驰骋,怀王亲⾃射中了⼀头青兕。可见这三处所谓“云

梦”、“梦”,当然也是⼭林原野⽽⾮湖沼池泽。

从这些史料来看,显然先秦除云梦泽外另有⼀个极为⼴阔的楚王游猎区也叫“云梦”。因此我们不能把凡是于见古籍的“云

梦”⼀概看作是云梦泽,应该看这两个字出现在什么样的历史记载⾥。上引《左传》宣公四年条下杜预注“梦,泽名”;定

公四年条“云中”下注“⼊云梦泽中”;《楚策》条“云梦”下⾼诱注“泽名”;《招魂》“与王趋梦兮”王逸注“梦,泽中也,楚⼈

名泽中为梦中”;这些汉晋⼈的注释,显然都是错误的。这是由于杜预等只知道《职⽅》、《释地》等篇中有⼀个泽薮

叫“云梦”,对史⽂竟贸然不加辨析之故。

可能有⼈要为杜预等辨护,说是:《说⽂》“⽔草交厝⽈泽”。泽的古义本不专指⽔域,所以杜等对上引《左传》等⽂字

的注释不能算错。但从上引史⽂可以看出,这些“云梦”地区不仅不是⽔域,也不是什么⽔草交厝的低洼沮洳之地,⽽是

⼀些基本上保持着原始地貌形态的⼭林和原野。所以放宽了讲,杜预等的注释即使不算全错,⾄少是很不恰当的。其实

杜预等的注释若把“泽名”或“泽中”改为“薮名”或“薮中”,那倒是⽐较强⼀些。因为“薮”有时虽解作“⼤泽”,有时⼜解作“⽆⽔

之泽”,若从后⼀义,还勉强可以说得通。不过也只是勉强可通⽽已,恰当是谈不上的。因为作为春秋战国时楚王游猎

区的“云梦”,很明显不光是⼀些卑湿的⽆⽔之泽,⽽是⼀个范围极为⼴阔的包括⼭林川泽原隰多种地貌形态的区域。

⽐《左传》、《国策》、《楚辞》更能反映“云梦”的具体情况的先秦史料是《国语》⾥的⼀条。《楚语》载,楚⼤夫王

孙圉在讲到楚国之宝时,说了这么⼏句:“⼜有薮⽈云连徒洲,⾦⽊⽵箭之所⽣也。龟、珠、齿、⾓、⽪⾰、⽻⽑,所

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供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这个“云连徒洲”应即《左传》、《国策》等书中的“云梦”。王

孙圉所引举的云连徒洲的⼗⼆字产品中,只有龟、珠是⽣于泽薮中的,其他⼗字都是⼭野林薄中的产品,可见这个云连

徒洲虽然被称为薮,实际上是⼀个以⼭林原野为主,泽薮只占其⼀⼩部分的区域。

古⽂献中对“云梦”所作描述最详细的是司马相如的《⼦虚赋》。司马相如虽是汉武帝时代的⼈,但他所掌握并予以铺陈

的云梦情况却是战国时代的。因为汉代的楚国在淮北的楚地即西楚,并不在江汉地区;⽽《⼦虚赋》⾥的云梦,很明显

依然是江汉地区战国时的楚王游猎区。

据《⼦虚赋》说:“云梦者,⽅九百⾥”。其中有⼭,⾼到上⼲青云,壅蔽⽇⽉;⼭麓的坡地下属于江河。有各种⾊彩的

⼟和⽯,蕴藏着⾦属和美⽟。东部的⼭坡和⽔边⽣长着多种⾹草。南部“则有平原⼴泽”,“缘以⼤江,限以巫⼭。”⾼燥区

和卑湿区各⾃繁衍着⽆数不同的草类。西部“则有涌泉清池”,中有“神龟、蛟鼍、瑇瑁、鳖鼋”。北部有长着巨⽊的森林和

各种果林;林上有孔雀、鸾鸟和各种猿类;林下有虎豹等猛兽。楚王游猎其中,主要以驾车驱驰,射⼷禽兽为乐,时⽽

泛⾈清池,⽹钩珍羞;时⽽到“云阳之台”等台观中去休息进⾷。

《⼦虚赋》⾥的话有些当然是赋家夸饰之辞,不过它所反映的云梦中有⼭,有林,有平原,⽽池泽只占其中的⼀部分这

⼀基本情况,该是⽆可置疑的。⾄于篇⾸说什么“⾂闻楚有七泽,……⾂之所见,盖特其⼩⼩者⽿,名⽈云梦”,那是虚

⼀基本情况,该是⽆可置疑的。⾄于篇⾸说什么“⾂闻楚有七泽,……⾂之所见,盖特其⼩⼩者⽿,名⽈云梦”,那是虚

诞到了极点。把这个既有⼭林⼜有原野的云梦称为“泽”,更属荒唐。这篇赋就其史料价值⽽⾔,其所以可贵,端在于它

把这个到处孕育繁衍着野⽣动植物的未经开发的游猎区“云梦”,形象地描述了出来。

《⼦虚赋》⾥所说的“云梦”东部,当指今武汉以东的⼤别⼭麓以⾄江滨⼀带;西部的涌泉清池,当指沮漳⽔下游的⼀些

湖泊;北部的⾼⼭丛林,当指今锺祥、京⼭⼀带的⼤洪⽔区;南部的平原⼴泽,当指分布在郢都附近以⾄江汉之间的平

原湖泊地带,平原之西限以⼴义的巫⼭即鄂西⼭地的边缘,⼴泽之南则缘以下荆江部分的⼤江,这才是“云梦”中的泽薮

部分,其中的⼴泽才是《周礼》、《尔雅》等列为九薮⼗薮之⼀的“云梦泽”。

我们根据《⼦虚赋》推定的这个“云梦”范围,却可以包括先秦史料中所有有地望可推的“云梦”。《左传》宣四年在䢵地

的“梦”应在今云梦县境。昭三年的“江南之梦”亦即定四年的“云中”,应在郢都的⼤江南岸今松滋公安⼀带。《招魂》

的“梦”在庐江之南,郢都之北,约在今荆门县境。也可以包括所有下⽂将提到的,在古云梦区范围内见于汉代记载的地

名:云杜县在今京⼭、天门⼀带;编县故治在今荆门南漳之间;西陵县故治在今新洲县西。这些地⽅都是⾮云梦泽的云

梦区。云梦泽见于汉以前记载的只有华容县⼀地,也和《⼦虚赋》所述⼴泽在云梦的南部符合。

春秋战国时的云梦范围如此⼴⼤,估计东西约在⼋百⾥(华⾥)以上,南北不下五百⾥,⽐《⼦虚赋》所说“⽅九百

⾥”要⼤上好⼏倍。实际上“⽅九百⾥”应指云梦泽的⾯积,司马相如在这⾥也是把云梦和云梦泽混为⼀谈了。

在这么⼴⼤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说所有的⼟地全都属于“云梦”;这中间是错杂着许多已经开发了的耕地聚落以及都⾢

的。解放以来考古⼯作者曾在这个范围内陆续发现了许多新⽯器时代和商周遗址。见于记载的,春秋有轸、郧(䢵)、

蒲骚、州、权、那处,战国有州、竟陵等国⾢。《禹贡》荆州“云梦⼟作乂”,就是说这些原属云梦区的⼟地,在疏导后

已经治理得可以耕种了。汉晋时的云杜县,也有写作“云⼟”的,当即云梦⼟的简称。云杜县治即今京⼭县治,辖境跨汉

⽔南北两岸,东⾄今云梦,南⾄今沔阳,正是云梦区的中⼼地带。

这⼀地区本是⼀个⾃新⽯器时代以来早已得到相当开发的区域,其所以会迟⾄春秋战国时代还保留着⼤⽚⼤⽚的云梦

区,那当然是由于楚国统治者长期霸占了这些⼟地作为他们的游乐之地——苑囿,阻挠了它的开发之故。因此,春秋战

国时楚都于郢,⽽见于记载的郢都周围今湖北中部江汉平原⼀带的城⾢,反⽽还不如今豫皖境内淮⽔两岸那么多。

云梦游猎区的历史⼤致到公元前278年基本结束。这⼀年,秦将⽩起攻下郢都,楚被迫放弃江汉地区,举国东迁于陈。

从此秦代替楚统治了这⽚⼟地。秦都关中,统治者不需要跑到楚地来游猎,于是原来作为楚国禁地的云梦被开放了,其

中的可耕地才逐步为劳动⼈民所垦辟,⼭林中的珍禽猛兽⽇渐绝迹。到了半个世纪后秦始皇建成统⼀的封建王朝时,估

计已有靠⼗个县建⽴在旧⽇的云梦区。因此,《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七年(公元前210年)南巡“⾏⾄云

梦”(指安陆县的云梦城,即今云梦治,详下),仅仅望祀了⼀下虞舜于九疑⼭,便浮江动下,不再在此举⾏⽥猎。此

后九年(前201年),汉⾼祖⽤陈平计,以游云梦为名,发使者告诸侯会于陈,诱使韩信出迎被擒(《⾼祖本纪》、

《淮阴侯列传》)。这⼀次所谓出游云梦,只是⼀个借⼝⽽已,实际上云梦游猎区罢废已将近⼋⼗年,早就⾯⽬全⾮,

哪⾥还值得帝王们路远迢迢赶到这⾥来游览?

先秦的云梦游猎区到了西汉时代,⼤部分业已垦辟为⾢居聚落,但仍有⼀部分⼭林池泽⼤致上保持着原始⾯貌。封建王

朝在这⾥设置了专职官吏,对采捕者征收赋税,这种官吏即被称为云梦官。云梦官见于《汉书地理志》的有两个:⼀个

设在荆⼭东麓今荆门、南漳之间的编县,⼀个设在⼤别⼭南麓今⿇城、红安、新洲⼀带的西陵县。⼜,东汉时云梦泽所

在的华容县设有云梦长,见应劭《风俗通义》,这很可能也是秦汉以来的相传旧制,⽽为《汉书地理志》所脱载。编县

的云梦官⼀直到西晋时还存在(见《晋书地理志》)。估计云梦区的全部消失,当在永嘉乱后中原流民⼤量南移之后不

久。

以上指出汉晋⼈对《左传》、《国策》、《楚辞》中“云梦”所作的注释是错误的,阐明“云梦”是⼀个包括多种地貌,范围

极为⼴阔的楚王游猎区,“云梦泽”只是“云梦”区中的⼀⼩部分,并⼤致推定“云梦”区的地理范围及其消失过程。

⼆、云梦泽在什么地⽅

作为先秦九薮之⼀的云梦泽,在《周礼》、《尔雅》等书中只说在荆州,在楚地,没提到它的具体位置。汉后有多种说

法,随时在变,⼤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两汉三国时代,或作在江陵之东,江汉之间,或作在华容县境。前者如《史记河渠书》载,春秋战国时的楚,

曾“通渠汉⽔云梦之野”,这是说从郢都凿渠东通汉⽔,中间经过云梦泽地区。⼜,同书《货殖列传》论各地风俗有

云:“江陵故郢都,西通巫、巴,东有云梦之饶”,指明云梦在江陵之东。后者如班固《汉书地理志》、应劭《风俗通

义》都说云梦泽在华容南,并且还指明这就是《职⽅》的荆州薮。郑⽞《周礼》注、⾼诱《战国策》、《吕⽒春秋》、

《淮南⼦》注、张辑《汉书⾳义》(《⽂选⾼唐赋》注引)、韦昭《汉书⾳义》(《汉书⾼帝纪》注引)都说泽在华

容⽽不及⽅位。《⽔经禹贡⼭⽔泽地》作泽在华容东。华容故城在今潜江县西南,正好在江陵之东,⼤江、汉⽔之间,

所以这⼆说在实质上是⼀样的。华容在汉代是南郡的属县,所以《后汉书法雄传》说:“迁南郡太守,郡滨带江沔,⼜

所以这⼆说在实质上是⼀样的。华容在汉代是南郡的属县,所以《后汉书法万象 雄传》说:“迁南郡太守,郡滨带江沔,⼜

有云梦薮泽。”这个泽直到东汉末年犹以见在的泽薮见于记载,建安⼗三年曹操⾚壁战败后,在《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乐资《⼭阳公载记》⾥作“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泥泞,道不通”,在《太平御览》卷⼀五⼀引王粲《英雄记》⾥作“⾏⾄

云梦⼤泽中,遇⼤雾,迷失道路”,⼆书所记显然是同⼀事件,正可以说明云梦泽在华容道中。

《⽔经注》虽然是南北朝时代的著作,其所采辑的资料则往往兼包前代,关于云梦泽的记载,其中有⼀段即与两汉三国

说基本相同,只是未著所本。《夏⽔注》在经⽂“⼜东过华容县南”下接着写道:“夏⽔⼜东径监利县南,……县⼟卑下

泽,多陂池;西南⾃州(当作“江”,见杨守敬《⽔经注疏》)陵东界,径于云杜、沌阳,为云梦之薮矣。”监利县,孙吴

置⽽旋省,晋太康中复⽴,故城在今县北,汉晋华容县治东南。云杜县,汉置,治今京⼭县治,魏晋之际移治今沔阳县

西。沌阳县,晋置,故城在今汉阳县南。这⾥所述云梦位置⽐上引汉魏⼈所说来得详细,但在江陵之东,江汉之间,在

华容县治的南⽅和东⽅是⼀样的。

这种通⾏于两汉三国时代的说法,不仅时代距先秦不远,并且与《⼦虚赋》⾥所说平原⼴泽在“缘以⼤江,限以巫⼭”的

云梦区的南部也是符合的,所以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说法,先秦云梦泽正该在这⾥。当然,先秦时代与两汉三国时代可

能稍有不同,但差别不会很⼤。

⼆、从西晋初年的杜预开始,云梦泽就被说成是“跨江南北”的,(《左传》昭公三年,定公四年注),在江南的就是巴

丘湖亦即洞庭湖,在江北的在当时的安陆县即今云梦县境。

江南的云梦泽,杜预在其《春秋释例⼟地名》昭公三年“江南之云梦中”条下说:“南郡枝江县西有云梦城,江夏安陆县东

南亦有云梦城。或⽈:南郡华容县东南有巴丘湖,江南之云梦也。”杜预是认为春秋时江南江北都有云梦泽,⼜知道江

南的枝江县江北的安陆县都有⼀个云梦城12影城网 ,但其地都并没有泽,⽽巴丘湖即洞庭湖位于华容县的东南⽅位,是⼀个⼤

泽,有⼈认为就是江南的云梦泽,他便采⽤了这种说法,但⼜觉得没有把握,所以加上“或⽈”⼆字。

杜预的说法能否成⽴,是否可信?

⾸先我们要指出:《左传》昭公三年的“江南之梦”、定公四年在江南的“云中”,从《左传》⽂义看来,都应该是⼭林原野

⽽不是湖泊⽔泽,这⼀点上⽂业已阐明。再若,郑伯到了楚国,楚王和他⼀起“⽥江南之梦”,这⾥的梦当然应该在郢都

附近的江南今松滋公安⼀带,不可能跑到⽼远的洞庭湖那边去。所以杜预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的。春秋时云梦游猎区虽

然跨江南北,江南北都有,但云梦泽则不然,江南并没有云梦泽。到了战国,《国策》、《楚辞》都既见云梦,⼜见洞

庭,洞庭在江南是很明显的,但绝⽆洞庭就是云梦的迹象。

再者,把位于华容县东南⽅位的巴丘湖作为云梦泽,表⾯上似乎符合于《汉志》、《⽔经》等汉魏⼈的说法,其实不

然。《汉志》、《⽔经》所谓在某县某⽅位,都是说的就在这个县的辖境之内。⽽从《汉志》沅⽔⾄益阳⼊江(牂柯郡

故且兰)、资⽔⾄益阳⼊沅(零陵郡都梁)、澧⽔⾄下雋⼊沅(武陵郡充)看来,洞庭湖显然在长沙国益阳、下雋县境

内,不属于南郡的华容。可见《汉志》、《⽔经》中的云梦泽,不可能就是,也不可能包括洞庭湖。巴丘湖即云梦泽之

说,显然是⼀种不符合于先秦两汉古义的,魏晋之际新起的说法,这⼀⽅⾯是由于读古书不细⽽妄加附会所致,⼀⽅⾯

也应该是由于当时洞庭湖的宽阔浩渺已远过于⽇就堙灭的云梦泽之故。

杜预在“或⽈”之下提出这种说法,还⽐较谨慎。到了东晋郭璞注《尔雅》,就⼲脆⽤肯定的⼝⽓:“今南郡华容县东南巴

丘湖是也”。《尚书》伪《孔传》也说“云梦之泽在江南”,指的当然也是洞庭湖。从此之后,南朝⼏种《荆州记》都跟着

这么说(《初学记》卷七《御览》卷三三引);《⽔经夏⽔注》在正确阐述了云梦之薮的所在地区(见上⽂)后,还是

引⽤了郭说⽽不加批驳;《元和志》在巴丘湖条下也说是“俗云古云梦泽也”(岳州巴陵县);洞庭湖是古云梦泽的⼀部

分这⼀谬说,竟成为长期以来很通⾏的⼀种说法。

江北的云梦泽在今云梦县之说,杜预除在上引《春秋释例⼟地名》中提到了⼀下外,⼜在《左传》宣公四年“䢵夫⼈使

弃诸梦中”句下注称“梦,泽名。江夏安陆县东南有云梦城”。这是因ca3405 为它既把“梦”解释为泽名,但在安陆⼀带⼜不到⼀

个相当的泽,所以只得指出县东南有⼀个云梦城,意思是说既有云梦城在此,春秋时云梦泽亦应在此。

杜预所指出的云梦城是靠得住的。此城地当南北要冲,上⽂提到的秦始皇南巡所⾄云梦应指此,东汉和帝、桓帝两次因

南巡章陵(今枣阳东,东汉皇室的祖籍)之便所到的云梦亦应指此(《后汉书本纪》永元⼗五年、延熹七年)文汇酒店 。到了西

魏⼤统年间,便成为从安陆县分出来的云梦县的治所。但他认为春秋时有云梦泽在这⾥是靠不住的。不仅他⾃⼰⽆法指

实泽在哪⾥,上⽂业已指出,从《左传》原⽂看来,春秋时这⾥是虎狼出没的可以从事⽥猎的场所,也不是沼泽地带。

可是杜预这种说法到唐宋时却得到了进⼀步的发展。杜预只说这⾥有⼀个云梦城,没有说云梦城还见在。唐宋时则云梦

城附近确有⼀个泽就叫做云梦泽。这个泽在安陆县东南五⼗⾥,云梦县西七⾥,阔数⼗⾥,见《括地志》(《史记楚世

家》正义引)、《元和志》、《寰宇记》。《通鉴》载晋天福五年晋兵追败南唐兵于安州(治安陆)南云梦泽中,指的

也应该就是这个泽。但这个泽被命名为云梦显然是杜预以后的事,否则杜预注《左传》,就该直说泽在安陆县某⽅位,

不该只提云梦城不提云梦泽。这个杜预以后新出现的“云梦泽”,当然和先秦列为九薮之⼀的云梦泽完全是两码事。

三、杜预还只说云梦“跨江南北”,江南江北各有⼀个云梦泽。从郦道元开始,便把他所看到的见于记载的所有“云梦”都看

三、杜预还只说云梦“跨江南北”,江南江北各有⼀个云梦泽。从郦道元开始,便把他所看到的见于记载的所有“云梦”都看

成是连成⼀⽚的云梦泽的⼀部分。这种看法为后⼈所继承,到了清朝,随着考据学的发展,有关云梦的史料搜集得⽇益

齐备,云梦泽的范围也就愈扩愈⼤,终于差不多把整个江汉洞庭平原及其周遭部分⼭区都包括了进去。这本来应该是古

代云梦游猎区的范围,却被误解为⼆千⼏百年前的云梦泽薮是如此之⼴⼤。

郦道元在《⽔经夏⽔注》⾥搜集了四种关于云梦泽⽅位的资料:第⼀种就是上⾯提到的符合于先秦古义的西⾄江陵东

界、东⾄云杜、沌阳说;第⼆种是韦昭的华容说;第三种是郭璞的巴丘湖说k818晚点 ;第四种是杜预的枝江县、安陆县有云梦说

(杜注原⽂两处“云梦”下有城字,郦引脱落)。郦在⼀⼀称引之后,却⽆法判断孰是孰⾮;(也不知道韦说与第⼀说实

质上并⽆差异),所以最后只得⽤“盖跨川亘隰,兼包势⼴矣”⼆语作为结束。意即诸家的说法都西南影城 不错,但都不全,应该

是从云杜、华容到巴丘湖,从枝江到安陆,到处都有云梦泽。这是最早的兼包势⼴说。

唐孔颖达的《尚书疏》和宋蔡沈的《尚书集传》,承袭了郦道元的兼包说,然⽽他们所看到的资料并不⽐郦道元多,所

以他们笔下的云梦泽也不⽐郦说⼤。孔综合《汉志》华容南、杜预枝江县、安陆县、巴丘湖和“⼦虚赋”“⽅⼋九百⾥”(按

原⽂⽆“⼋”字)三项资料,结论是“则此泽跨江南北,每处名存焉”。蔡⼜以杜预、孔颖达为据,结论是“华容、枝江、江

夏安陆皆其地也”。

到了清初顾祖禹著《读史⽅舆纪要》,他注意到了《汉书地理志》编县下“有云梦官”四字,⼜根据荆门(古编县地)西

北四⼗⾥有云梦⼭,当地有“云梦之浸,旧⾄于此”的传说(承天府、荆门州),把云梦泽扩展到了荆门,得出了“今巴陵

(洞庭湖所在,今岳阳)、枝江、荆门、安陆之境皆云有云梦,盖云梦本跨江南北,为泽甚⼴,⽽后世悉为⾢居聚落,

故地之以云梦名者⾮⼀处”的结论(德安府安陆县)。

稍后于顾⽒的胡谓著《禹贡锥指》,才把《汉书地理志》⼀个云梦泽、两个云梦官、《⽔经夏⽔注》所引四种资料和

《沔⽔注》⾥提到的云杜东北的云梦城合在⼀起,把云梦泽的范围扩⼤到了“东起蕲州。西抵枝江,京⼭以南,青草以

北”那么⼀个最⾼峰(卷七)。

此后诸家有完全信从胡说的,如孙诒让《周礼正义》(卷六三)。但也有不完全信从的,如顾栋⾼《春秋⼤事表》(卷

⼋下)、齐召南《⽔道提纲》(卷⼀三)、《清⼀统志》(德安府⼭川)和杨守敬所绘《春秋列国图》、《战国疆域

图》;他们⼤概都觉得胡谓所说的范围过于⼴阔了,各⾃酌量予以缩减,⽽取舍⼜各有不同。

所有各种兼包说不管包括了多⼤范围,他们都不问史料上提到的云梦⼆字能否作泽薮解释,也不问该地的地形是否允许

存在⼤⾯积的⽔体,也不问后起的说法是否符合于早期的史料,所以他们的结论都是错误的。胡谓说包括的范围最⼤,

错误也最⼤。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过去千百年来对先秦云梦泽所在所作的各种解释,只有汉魏⼈的江陵以东江汉之间的说法是

正确的。晋以后的释经者直到清代的考据学家把云梦泽说到⼤江以南、汉⽔以北、或江陵以西,全都是附会成说,不⾜

信据。

三、云梦泽的变迁

湖泽这种地貌的稳定性是很差的,特别是冲积平原中的湖泽,变化更为频数。云梦泽当然不会例外。由于历史记载极为

贫乏,要详细阐述云梦泽的变迁是不可能的,在这⾥只能以少数⼏条资料为线索,结合当地地貌条件,做⼀些粗略的推

断。

上节我们说到先秦云梦泽的位置基本上应与两汉三国时代的位置相同,在江陵之东,江汉之间,华容县的南⽅和东⽅。

此所谓先秦,主要指的是距汉不远的战国时代。⾄于战国以前的云梦泽该是怎么样的?我们可以从下⾯两条资料中窥见

⼀些不同的情况:

⼀条是《尚书禹贡》篇⾥的“荆及衡阳惟荆州;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沱潜既道,云梦⼟作乂。”这是说荆州地区在

经过⼤禹⼀番治理之后,江与汉合流归海了,江流壮盛得很,江的岔流风云电竞馆 沱和汉的岔流潜都得到了疏导,⼀部分云梦泽区

积⽔既被排除,成为可耕地被开垦了。这⼀部分被垦辟了的云梦泽区,据《史记夏本纪》“云梦⼟作乂”下《索隐》引韦

昭《汉书⾳义》:“云⼟为县,属江夏”,《⽔经》沔⽔“⼜东南过江夏云杜县东”,《注》:“《禹贡》所谓“云⼟梦作乂,

故县取名焉”,都说就是汉晋的云杜县。⼟杜⼆字古通⽤,其说可信。汉云杜县治即今京⼭县治,辖境当兼有今应城天

门⼆县地。今京⼭县虽多⼭地丘陵,应城天门则地势低洼多湖沼。如此说来,则今应城天门等县地,多半就是《禹贡》

所说“作乂”了的“云梦⼟”。这⼀地区在《禹贡》著作时代业已开垦了,但在前⼀个时期应该还是云梦泽的⼀部,所以《禹

贡》作者认为它之变湖泽为可耕地,是⼤禹治⽔所取得的成果。这“前⼀个时期”估计不应距《禹贡》写作时间太近,也

不会太远,把它推定为春秋中叶以前,可能是恰当的。

还有⼀条就是前引《史记河渠书》⾥的楚“通渠汉⽔云梦之野。”《史记》虽然没有说清楚这是哪⼀条渠道,叫什么名

字,核以《⽔经注》,当即见于《沔⽔注》的杨⽔和⼦胥渎。《注》云:杨⽔上承纪南城即楚之郢都城西南西⾚湖,⼀

字,核以《⽔经注》,当即见于《沔⽔注》的杨⽔和⼦胥渎。《注》云:杨⽔上承纪南城即楚之郢都城西南西⾚湖,⼀

名⼦胥渎,“盖吴师⼊郢所开”,“东北出城,西南注于龙陂……⼜迳郢城南,东北流谓之杨⽔。”⼜东北路⽩湖⽔上承中

湖、昬官湖⽔注之,“⼜东北流得东⾚湖⽔⼝,湖周五⼗⾥,城下陂池,皆来会同”。“⼜东⼊华容县,有灵溪⽔西通⾚

湖,⽔⼝已下多湖。……⼜有⼦胥渎,盖⼊郢所开也,⽔东⼊离湖,湖在县东七⼗五⾥,《国语》所谓楚灵王阙为⽯郭

陂汉以象帝舜者也。湖侧有章华台,……⾔此渎灵王⽴台之⽇,漕运所由也。其⽔北流注于杨⽔”。杨⽔⼜东北,柞溪

⽔上承江陵县北诸池散流,东迳船官湖、⼥观湖来会。“⼜北迳竟陵县西,……⼜北注于沔之杨⼝”。寻绎这⼀段《⽔经

注》⽂,可知通渠郢都汉⽔之间,盖创始于楚灵王时,本名杨⽔。⾄吴师⼊郢之役,伍⼦胥曾疏凿其⼀部分,遂改称⼦

胥渎。⼦胥渎和杨⽔两岸的陂地以及路⽩等三湖、⾚湖、离湖、以及船官、⼥观等湖,当即这条渠道所经过的云梦泽的

残留部分。这部分云梦泽也在江陵以东,但不在华容县的东南⽽在县西北,由此可见,春秋中叶以前的江汉之间的云梦

泽,也要⽐汉代仅限于华容东南⽅位的云梦泽来得⼤⼀些。

以上说的是⼤约在春秋中叶以前,汉⽔北岸今天门应城⼀带也有⼀⽚云梦泽,汉晋华容县西北,今沙市以东,约当今江

陵、潜江、荆门三县接壤地带,也有⼀⽚云梦泽。汉⽔北岸那⼀⽚,在战国中期《禹贡》写作时代业已由汉⽔所挟带的

泥沙充填成为“云梦⼟”;华容西北那⼀⽚,则直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汉武帝时代,⼤概还保留着云梦泽的名称。

现在让我们再寻究⼀下在战国两汉时期内云梦泽的变迁。《⼦虚赋》⾥说在云梦区的南部是“缘以⼤江,限以巫⼭”的平

原和⼴泽。根据江汉地区的地貌形态和古⽂化遗址分布,我们可以作出如下推断:

郢都附近跨⼤江两岸是⼀⽚平原:北岸郢都周遭约三五⼗⾥是⼀⽚由江⽔和沮漳⽔冲积成的平原;南岸今公安县和松滋

县的东半部是⼀⽚由江⽔、油洈⽔冲积成的平原,即“江南之梦”;其西约以今松滋县治北⾄⽼城镇,南⾄街河市⼀线鄂

西⼭地边缘为限,即所谓“限以巫⼭”。郢都以东就是那⽚杨⽔两岸的湖泽区。泽区东北是汉⽔两岸⼀⽚由汉⽔泛滥冲成

的,以春秋郧⾢、战国竟陵⾢为中⼼的平原。其北岸今天门、京⼭、钟祥三县接壤地带则是⼀⽚在新⽯器时代业已成陆

的平原,上⾯分布着许多屈家岭⽂化遗址。⾃此以东,便是那⽚成陆不久的“云梦⼟”。杨⽔两岸湖泽区之南,是⼀⽚由

江⽔及其岔流夏⽔和涌⽔冲积⽽成的荆江东岸陆上三⾓洲。三⾓洲以“夏⾸”(今沙市稍南)为顶点,向东南展开,其边

缘去夏⾸⼀般约在百⾥以上。楚灵王所筑章华台,即位于夏⾸以东约百⾥处。这个三⾓洲和竟陵平原以东以南,才是⼤

⽚的湖泽区,“⽅九百⾥”的云梦泽,北以汉⽔为限,南则“缘以⼤江”,约当今监利全县、洪湖西北部、沔阳⼤部分及江

陵、潜江、⽯⾸各⼀部分地。云梦泽以东,⼤江西北岸,⼜有⼀⽚由⼤江在左岸泛滥堆积⽽成的带状平原,其北部是春

秋州国的故⼟,于战国为州⾢,也就是《楚辞哀郢福朋 》的“州⼟”,(州城故址在今洪湖县东北新滩⼝附近);其南部乌

林、柳关、沙湖等处,近年来发现了多处新⽯器时代遗址。

战国时代云梦区南部平原和⼴泽的分布略如上述。到了汉代,⼤江在江陵以东继续通过夏⽔涌⽔分流分沙把上荆江东岸

的陆上三⾓洲进⼀步向东向南推进,从⽽导致了华容县的设置;汉⽔在南岸的泛滥也使竟陵平原进⼀步扩展,把杨⽔两

岸的云梦泽区填淤分割成若⼲不复以云梦为名的湖泊陂地,结果使这⽚汉⽔冲积⼟和南⾯的荆江陆上三⾓洲基本上连成

了⼀⽚。此时限于华容以南的云梦泽,其宽⼴应已不⾜九百⾥。泽区主体西汉时主要在华容县南,已⽽三⾓洲的扩展使

⽔体逐步向南向东推移,向东略⽆阻拦,向南则为⼤江北岸⾃然堤所阻,亦被挤迫转⽽东向,因⽽泽的主体到了东汉或

三国的《⽔经》时代,已移在华容县东。随着江汉输沙⽇益在江汉之间堆积填淤,泽区逐步缩⼩淤浅,所以到了东汉末

年曹操⾃乌林败⾛华容道时,他所经⾏的正是华容县东原来的云梦泽主体,但到此时步兵已可通过,只不过是泥泞难⾛

⽽已。

江汉间平原的⽇益扩展,云梦泽区的⽇益填淤东移,到了魏晋时期更充分地显⽰了出来。荆江东岸分流夏涌⼆⽔所塑造

的三⾓洲以“⾸尾七百⾥”的“夏洲”著称于世。七百⾥的夏洲和汉⽔南岸正在伸展中的平原,把九百⾥的云梦泽⽔⾯侵占了

很⼤⼀部分,结果是在汉魏之际先把原在沔北的云杜县移到了沔南(治今沔阳县西),接着孙吴西晋⼜在三⾓洲的东南

部分华容县先后增设了监利(治今县北)、⽯⾸(治今县东)⼆县,接着东晋⼜在汉南平原与夏洲的接壤地带增设了惠

怀县(治今沔阳县西南);江汉之间云梦以西在汉代原来只有华容、竟陵⼆县,⾄是增加到了六县。云梦泽的东端⾄是

也⼀直伸展到了⼤江东岸的沌阳县(治今汉阳县南)境。

夏洲东南的云梦泽主体,步杨⽔两岸的云梦泽的后尘,由于⼤⾯积泽体被填淤分割成许多湖沼陂地,从⽽丧失云梦泽的

称号,这⼤概是东晋或南朝初期的事。郦道元在《夏⽔注》⾥说到监利县多陂地,“西南⾃江陵东界径于云社、沌阳,

为云梦之薮矣。”这是⼀段释古的话,不是在叙述现状。他只是说这个分布着许许多多陂地的地区就是古代的云梦之

薮,⾄于这些陂地当时的名称是什么?还叫不叫云梦泽?在这⾥他没有提到,⽽在《沔⽔注》和《江⽔注》⾥提到的⼤

浐、马⾻等湖和太⽩湖,其位置却好是在这⾥所说的云梦之薮的东部云杜沌阳县境内,由此可见,云梦泽在此时当早已

成为历史名词。

如上所述,说明了先秦云梦泽三部分:沔北部分在战国中期以前已由泽变成了⼟,江陵竟陵之间杨⽔两岸部分约在西汉

后期填淤分割为路⽩、东⾚、船官、⼥观等湖,华容东南的主体部分则在渐次东移之后,终于也在东晋南朝时变成了⼤

浐、马⾻、太⽩等湖和许多不知名的陂地。叫做云梦泽的那个古代著名泽薮,其历史可以说⾄此已告结束。现在让我们

再简单阐述⼀下云梦泽主体部分在云梦泽这⼀名称消失以后的演变过程。

南朝时代,江汉之间以⼤浐、马⾻⼆湖为最⼤。《初学记》七引盛弘之《荆州记》:“云杜县左右有⼤浐、马⾻等湖,

夏⽔来则渺漭若海。”《⽔经沔⽔注》:“沔⽔⼜东得浐⼝,其⽔承⼤浐、马⾻诸湖⽔,周三四百⾥;及夏⽔来同,渺若

夏⽔来则渺漭若海。”《⽔经沔⽔注》:“沔⽔⼜东得浐⼝,其⽔承⼤浐、马⾻诸湖⽔,周三四百⾥;及夏⽔来同,渺若

沧海,洪潭巨浪,荥连江沔。”⼤浐湖越在今沔阳县西境,马⾻湖约相当于今洪泽湖西北的洪湖。此外⼜有太⽩湖,位

于今汉阳县南,《⽔经注》⾥虽然没有提到周围有多少⾥,从《江⽔注》、《沔⽔注》两处都要提到它看来,应该不会

⼩。

到了唐代,⼤浐、太⽩⼆湖不再见于记载,马⾻湖据《元和志》记载则“夏秋泛涨”虽尚“淼漫若海;春冬⽔涸,即为平

⽥,周迴⼀⼗五⾥意大利首都 ”,⾯积与深度都已远远不及南朝时代。

到了宋代,连马⾻湖也不见记载了。南宋初期陆游⾃越⼊蜀,范成⼤⾃蜀返吴,在经过今湖北中部时,⾈⾏都取道于

沌,躲开⾃今武汉⾄监利间⼀段⼤江之险。这条沌所经流之地,正是古云梦泽的东部,《⽔经注》中马⾻、太⽩等湖所

在,今监利、洪湖、沔阳、汉阳等县之地。⼆⼈经过这⾥时正值夏历⼋九⽉秋⽔盛涨时节,但在⼆⼈的记程之作《⼊蜀

记》和《吴船录》中,都绝没有提到有什么巨⼤的湖泊。⽽在⾃东西⾏进⼊沌⼝(今汉阳东南沌⼝)不远处,“遂⽆复

居⼈,两岸皆葭苇弥望,谓之百⾥荒”(《⼊蜀记》);“皆湖泊茭芦,不复⼈迹,巨盗所出没”(《吴船录》);⾃东⽽

西⼊沌后第四⽇,“⾈⼈云:“⾃此陂泽深阻,虎狼出没,未明⽽⾏,则挽卒多为所害”(《⼊蜀记》);“两岸皆芦荻,

……⽀港通诸⼩湖,故为盗区”(《吴船录》)。据程途推算,百⾥荒应为太⽩湖故址,第四⽇后所经⾏的陂泽深阻处

应为马⾻湖故地。由此可见,南朝时那些著名⼤湖,⾄是已为葭苇弥望,荒⽆⼈烟的沼泽地所代替。继云梦泽名称消失

之后,连⼤⾯积的⽔体也都不存在了。

可是,这种陆地逐步扩⼤,⽔⾯逐步缩⼩的地貌变迁趋势,却并没有在宋以后的江汉之间继续下去。根据明清两代的记

载和舆图,这⼀地区的湖泊不仅为数很多,其中有的⾯积还很⼤。相当于宋代的百⾥荒故地,在明代和清初⼜出现了⼀

个周围⼆百余⾥的太⽩湖,春夏⽔涨,更与附近⼀些较⼩湖泊连成⼀⽚,是当时江汉间众⽔所归的巨浸(《⽅舆纪

要》、《清⼀统志》引《汉阳府志》)。到了⼗⼋世纪中叶的乾隆《内府舆图》⾥,太⽩湖改称⾚野湖,周围还有⼀百

⼆三⼗⾥。⾚野湖之西,在今沔阳西境内有⽩泥、西、邋遢等湖,周围各有数⼗⾥。在今洪湖县南境⼜出现了⾃西⾄

东,⾸尾连接的上洪、官、下洪三湖,⾯积不⼤,东西约六七⼗⾥,南北⼗⾥左右。⼜百余年后到了⼗九世纪后期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太⽩湖⼜基本消失了,只剩下⼏个周围不过⼗⾥左右的⼩湖,⽽洪湖竟⼜扩⼤成为⼀个和今图差

不多的周围不下⼆百⾥的⼤湖。⾄今在江陵以东江汉之间这⼏个县⾥,除洪湖外,仍然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湖泊。其中

如洪湖⼀县,湖泊⾯积竟⾼达占全县⾯积的55%,湖泊之外,陆地中还夹杂着许多旱季乾涸,⾬季积⽔的低洼区。所以

合计全区⽔体总⾯积,⼤致决不会⽐千年以前的宋代⼩,⽐之⼆千数百年前的云梦泽全盛时代,虽然要⼩得多,但也只

是相差⼏倍⽽已,⽽不是⼏⼗倍。

⼆千多年来江汉间古云梦泽地区的地貌变迁过程,略如上述。把这种变迁过程和该地区的地质地貌因素结合起来,可以

看出变迁的规律⼤致是这样的:

⼤江和汉⽔的含沙量都很巨⼤,历史时期随着江汉上游的逐步开发,江汉所挟带下来沉积在江汉盆地上的物质也与⽇俱

增,所以总的趋势是⽔体逐渐缩⼩,陆地逐渐扩展。但是,江汉地区的近代构造运动是在不断下降。这⼀因素抵消了⼀

部分泥沙堆积的造陆运动,所以⽔体缩⼩陆地扩展这种趋势并不是发展得很快的,也并不总是直线发展的。有时在局部

地区甚⾄会出现相反的现象,即由陆变⽔,由⼩湖变⼤湖的现象。有些地区还会出现由⽔变陆⼜由陆变⽔,由⼩湖变⼤

湖,⼜由⼤湖变⼩湖反复多次的现象,太⽩湖地区和洪湖地区便是两个很好的例⼦。这两个湖在战国两汉时都不在云梦

泽范围内,在长江左岸泛滥平原内。南北朝时出现了太⽩湖,到宋代消灭,明清时再度出现,近百年来⼜归消灭。近年

来在洪湖内发现了许多新⽯器时代和宋代遗址,说明在那些年代⾥是陆地,⽽在南朝时这⾥却是渺若沧海的马⾻湖所

在,在近代⼜是极为宽阔的洪湖所在。

长江含沙量⼀般说来与⽇俱增,但其在荆江段的泛滥排沙则有时主要在北岸,有时主要在南岸,这对于江汉之间的地貌

变迁影响极⼤。⾃宋以前,荆江段九⽳⼗三⼝多数都在北岸,洪⽔季节⽔沙主要排向北岸,所以古云梦泽区的变迁倾向

主要是⽔体的缩减,陆地的扩张,⽽同时期在⼤江南岸的洞庭湖区则由于下降速度超过填淤速度,相应地便由战国两汉

时期夹在沅湘之间⼀个不很⼤的⾯积,扩⼤到《⽔经注》时代的周围五百⾥,更进⼀步扩⼤到宋代的周围⼋百⾥。元明

以后,北岸⽳⼝相继⼀⼀堵塞,南岸陆续开浚了太平、调弦、藕池、松滋四⼝,荆江⽔沙改为主要排向南岸,由四⼝输

⼊洞庭湖。⾃此洞庭湖即迅速填淤。北岸江汉间则由于来沙不多,淤积速度赶不上下沉速度,以致近数百年来,⽔体⾯

积⼜有所扩展。

1976年初稿

1979年5⽉改定

(原载《复旦学报》1980年《历史地理专辑》)

本⽂选⾃谭其骧:《云梦与云梦泽》,《长⽔集》(上),北京:⼈民出版社,1987年,第105-125页。由于排版需

要,注释从略,望见谅!

欢迎加⼊禹迹历史地理学社!

编辑:冥、两开花

本文发布于:2023-04-15 01:10: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035400.com/whly/4/80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汉源县
下一篇:孝昌
标签:云梦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24-2030 Comsenz Inc.Powered by © 文化旅游网 滇ICP备2022007236号-403 联系QQ:1103060800网站地图